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2009-07-15李秀花
李秀花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传统做法往往是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怎么去升学?”“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赏识教育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觉醒,让学生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使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同时它也是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学会倾听,学会请教,给学生充分的尊重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学生。不能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认为“严师出高徒”,“学生好比一棵树,不修不剪不成材”,“错误不批改不了”,好像学生只能在批评指责声中才能长大成材,批评指责成了教育学生的常规武器。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夸奖中接受教育。在新课改语文课堂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说话。其次,还要学会向学生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学会自豪,学会崇拜,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信任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自豪感。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为她的进步感到自豪。其次,教师要学会崇拜学生。因为学生是天下最好的学生。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
学会反思,学会等待,用宽容之心去接纳学生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一味地要求学得好,掌握到位,运用精准,也不是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容不得学生身上有一丝缺陷。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学生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宽容意味着接纳学生的一切,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遇到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学会首先问“我怎么了”。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课堂上怎样做才较好。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学生的缺点必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学会批评,学会分担,适当地提醒学生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并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毕竟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犯错误后要会改正错误。教师如何让学生改正错误也是赏识教育的范畴,而提醒是改正错误的最有效方法。提醒事实上就是教师平时惯用的直接提出批评方法。但这里提到的批评不是过去教师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的朋友式的批评。这种方式是多样化的,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容易让学生接受。
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巧用激励手段可以通过喝彩赏识帮助学生成功。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优点,为他们喝彩,给他们掌声,激发培养每个学生成功的欲望。也可以通过竞赛赏识促进他们成功。竞赛活动不仅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起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创新赏识走向成功。在平时的教学中活动,对于一些简单的课文和诗词的教学,大胆地把它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充分信任学生,给予赏识式的指导,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
学会感激,学会陪伴,改变评价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的评价还要做到多样化,一改过去评价中“教师一人定乾坤”的弊端。实施评价同时应该重视学生评价教师,这样不但学生达到自我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当然这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关爱、激动、信任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打破评价的束缚,展现自我,挑战偶像和权威,塑造新型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内邱镇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