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2009-07-15姚红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机电智能化机械

姚红丽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向机械工业渗透,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1)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2)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极大发展;3)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发展的广阔天地。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 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2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机电智能化机械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调试机械臂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简单机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按摩机械臂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