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处理教材 提高教学效率

2009-07-15林乐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科学

林乐素

从教材处理的重新定位、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科学教材的创新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阐述初中科学教材处理的相关策略与技巧,以便提高初中科学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教材要吃得透、钻得深,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在教学设计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与重组,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科学教材处理的重新定位

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同的理念指导会有不同的处理教材的行为,也会导致教学有不同的结果。旧观念指导下的教材处理定位在知识目标上,目标具有单一性的特征,教学设计突出知识的传授,强调的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略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新课程观念指导下的教材处理,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上,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科学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源于教材,也应新于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并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辅助教学,实现教材思路的单一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因此,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使课堂成为一个扎实系统、灵活机动的有机整体。

优化整合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是处理教材的依据,这里的所谓“处理”,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打破知识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组织。

1)调整编排顺序。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很实在地提到:“尽管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具有的实物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具备更好的替代物品。因此我们积极提倡教师利用本地的资源与环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因此,往往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用教材教”。

2)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例、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3)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潜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

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内容,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高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

1)适当后置疑点。处理教材时,对难以一下子说清道明的某些疑难点的突破可暂时搁一搁,待时机成熟再加以解决。如学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不大容易讲清变浑的原因,如将该问题安排在学习悬浊液、溶液之后去解决,那就容易多了。

2)预先渗透知识。处理教材时,后面教材中的难点也可以适当前移,把与后面教学难点相关的知识预先在前面的教学内容中加以渗透。比如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在某些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中有意渗透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能达到分散“化学式书写”这一难点的目的。

科学教材的创新使用

《科学课程标准》讲到:“教科书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用自己的独特个性,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体验、激情、灵感和经验融合在课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钻研、处理,并与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的活力。而教科书在编写完成后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其中的数据、事例等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更新,这时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学生从最近发生的事件中获得良好的感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

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内容教师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体验,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所选教学事例要具有精确性、时代性,使知识变得鲜活,变得富有情感,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能量的获得”一节时,讲到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肌肉会感到酸酸的,笔者让班级里的百米赛跑运动员谈谈他跑步后的感受,再让学生回忆自己剧烈运动后的感受,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习速度概念时,让学生计算奥运会冠军刘翔百米跨栏用时12.9秒的平均速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一节中选择神舟六号上天、过山车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这些例子既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内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在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发展规律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学习方面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具体操作,让理性知识转化成感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做”的活动中去体验,将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学习“观察蜗牛”前,布置学生课余去校园寻找蜗牛,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再在课堂活动中去体验蜗牛有无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又如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根据社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柑桔和枇杷的嫁接活动课,让学生在“嫁接”活动中去体验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真正有用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所以在教材处理时,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创新设计,尽量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体验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真正有用。例如“急救常识”一节,如果正常教学,教师只在课堂上讲解落水、触电、野外受伤骨折后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摩、包扎等知识,至于如何进行口对口呼吸和心脏胸外按摩、如何进行包扎等,学生根本不懂,假如真的碰到危险情况,学生肯定没有办法应急处理。因此,笔者在教材处理时将教学活动从室内搬到室外,在大操场进行现场演示教学。课前准备好橡皮人模型、竹竿、纱布、电源线等急救工具,创设意外事故的情景,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急救,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急救活动。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而且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方红峰.论初中《科学》课程教材的设计[J].课程•教 材•教法,2002(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科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