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单元整体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09-07-15华向阳
华向阳
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即若干节课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体育课的教学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在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一般以不同运动技能(课题)为依据划分若干个单元,它们之间可以是递进的关系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单元教学计划是模块教学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保证了各运动技能教学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也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依据。然而,笔者近几次参加公开课活动时却发现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单元设计的整体性,造成课时计划教学目标不尽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组织、学练方法及有效纠错等一系列问题。
一、课例二则
例1: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上,主教材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参赛选手同课异构。该技术要求从蹬地开始,伸臂、抖腕、指拨球,全身协调用力。准备活动之后,有两位选手先进行了原地双手胸前动作的讲解、示范,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相距5m左右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课堂上,不少学生出现了肘关节外展形成挤推球的共性错误。但两位老师却视而不见,未能很好地予以纠正。不仅如此,学生稍加练习后两位教师又组织学生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原地动作还没掌握好,行进间练习时更加手忙脚乱、错误百出。
例2:某学校的一日公开课,开课的也是一位青年教师,课题是三级跳远。在课的基本部分,该教师分别用“一只脚受伤仍要前行”和“跨越小河沟”引出单脚跳和跨步跳,然后组织学生散点练习。接着教师完整示范、讲解要领,组织学生成四路纵队进行完整练习,全程助跑、跳进沙坑,男生起跳线距沙坑9m远,女生7m。为了提醒学生跨步,还横摆了垫子,为了最后跳跃的高度,在沙坑前沿还拉了橡皮筋(高约3 0cm)。但不少学生都跳不进沙坑,有的则因害怕受伤致使动作不敢做或动作出错。
二、课例分析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模块的基本技术,该技术又可以分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节课既学习原地动作又学习行进间动作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将该技术进行单元设计,第一次课应该是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着重解决动作结构问题,只要大部分学生能知道要领、基本上做出动作(肘关节不外展、不挤推球),第二次课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着重解决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用力问题;第三次课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着重解决手上动作与脚步动作的配合问题(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第四次课复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第五次课便可以进行单元考核。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调整。但每次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而且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的学练方法和手段就不同,教学组织、学练指导、错误动作的预设和纠正等一系列问题也就不同。观摩的两节篮球课上,不少学生肘关节外展形成挤推球是第一次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教师又让学生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看不出教师究竟是想带领学习什么。如果是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话,前面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就只能是复习内容,也就不该出现部分学生挤推球的动作。
三级跳远课中教师想解决的问题太多,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学设计不尽合理。第一次课就全程助跑,既浪费教学时间又解决不了助跑问题,如时间花在助跑的学习上不就跑题了吗。学生还没掌握好动作,男生9m进坑、女生7m进坑造成很多学生跳不进沙坑,做不出完整动作,有的则紧张害怕忘了动作。学生跳跃能力不一样,做跨步跳的地点当然不同,摆垫子提示学生跨跳显得多余。学生动作都没掌握,拉橡皮筋逼学生收腹举腿以强调最后跳跃腾空高度,显然也没必要。三级跳远一般需要4、5课时才能完成,前面着重解决结构问题,让学生知道三级跳远由单脚跳、跨步跳、跳跃组成并正确做出动作即可,下面才逐步提高动作质量,解决三步的比例、节奏,最后跳跃的高度以及助跑的准确与节奏等。基于此,本次课的完整练习应该是中速助跑(7、8步左右),三跳不过分用力(70%~80%的力),只要学生能正确做出动作就行了。起跳线男7m、8m各一条,由学生选择,女生5m、6m各一条,这样,降低难度以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结构。
三、反思小结
1.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现
循序渐进是体育教学的原则之一,它是由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决定的。任何运动技能从初步学习到熟练掌握都必须经历一个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因此,对于很多具体的运动技能,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三级跳远、背越式跳高等等,必须要进行几课时的学习即单元学习才能较好掌握,达到模块教学发展专长的目的。
2.单元教学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必须是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学目标不合理,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在多元的教学目标中,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是一根主线,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按照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单元教学中,每次课在技能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运动技能的单元教学,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再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组织,安排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纠错……这样我们才会离有效教学越来越近。
3.单元教学能帮助青年教师理解教材和教学
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缺乏,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对学练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熟悉,二是体育教学内容庞杂,一些版本教材及教参上只有教学内容的呈现,没有学练方法介绍、组织与教法建议等,让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很难把握。纵观笔者工作以来接触过的教材和教参,有人教版、高教版、华师大版、苏教版几种。在这几种版本的教学工具中,当属苏教版和人教版比较全面,不仅有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还有教材分析、教学安排和建议,并且列举出很多教学内容的单元计划,对教学有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便于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教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4.单元教学在高中模块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模块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中,单元计划处于中间位置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模块教学目标影响着单元计划的制定,单元计划的完成又反过来促进了模块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单元计划决定了课时计划的制定,课时计划的落实又反过来影响了单元计划的实现。目前,我们省、市组织的教学评比和教案评比都要求参赛选手报送上课时的课时教案及该课时所在模块的教学计划及模块下单元教学计划。列出课时在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课次位置,以便于评委评价课(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然后再评价学练方法、教学组织等是否有效。
因此,体育教学尤其是模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运动技能的单元教学,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模块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