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宏开整治网瘾谈当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侧重点
2009-07-14李锦良
李锦良
【摘 要】“网瘾”一词在当今社会应该成为互联网在青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的最佳“代言词”。网瘾青少年的出现除了需要家庭、社会的教育外,学校的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应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网瘾青少年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陶宏开教授帮助网瘾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的宝贵经验,探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有效控制或者减少网瘾青少年数量增长的教学侧重点。
【关键词】网瘾;素质教育;信息素养;侧重点
从1994年4月互联网进入中国的13年来,得到高速发展。在2007年10月1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截至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72亿(如图)。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青少年迷恋网络甚至成瘾的原因
当代青少年网络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性问题,除了网络自身的局限与青少年自身的性格特点外,青少年成长的客观环境失衡,是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造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繁重的学习压力
在现实社会中,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会越来越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青少年沉溺网络的主要原因。很多父母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或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到处跑好多了;或强行阻止他们上网,以为那样可以保护他们免受网络的影响。个别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助长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
3.自身交际方面的缺憾
青少年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会产生很多困惑和苦恼,这些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时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质量。而网络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少年在群体交往上的缺憾;网络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网聊程序发泄牢骚、寻觅朋友,这种交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团队归属感;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还能使有交友障碍的人,如不善言辞、长相有缺憾的人掩盖一些缺点,减轻自卑心理,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的自信心;网络上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扮演理想中的角色,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使青少年不愿面对现实,而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
陶宏开教授以“三心四步”成功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
华中师大客座教授陶宏开在银川市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中表示,利用“三心四步”可以帮助患者戒除网瘾。
三心即爱心、耐心和诚心。即耐心地用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让孩子接受一些朴素的道理。当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态度一定要真诚,切记不要做作,特别是语速、语态或是肢体语言,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真正和他来交流的,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就如陶宏开教授所说:“利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何为“四步”?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刚接触有网瘾的孩子认同、不反感。一旦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将他们引导到问题的中心,让他们自己去认清问题,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陶教授接待的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而陶宏开教授在和孩子谈话中,常常会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进一步改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对自己赋予更多积极的意义,建立并增强自信心,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许多父母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陶宏开教授帮助网瘾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网瘾青少年除了家庭、社会教育外,还需要加强学校的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整合素质教育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1.在信息技术课理论教学内容中渗透素质教育
(1)更新理念,改革教学。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及素质修养, 在教学过程使用实物演示和电脑平台演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使枯燥的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变得形象、生动,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兴趣引导,坚持创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是不同的。在教学中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在操作中拥有选择权,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部分较大型的作业、实验课题,如板报网站建设等让学生们分组合作,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
利用网上资源,采用课堂学习和讲座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机箱电源,这样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3.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素质渗透
有意识地通过讲座、展览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掌握网上安全的基本规则。列举事实告诫同学们在互联网不要公开自己和家人的资料;不与网友私下见面,以防遭遇不测;不要回复敌对、挑衅、或以任何方式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以免受到别人的各类攻击等。向学生及家长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及工具软件(如护花使者、美萍反黄等),以减少危及青少年人身安全和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的发生。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1.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异常丰富,但也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影响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避免出现信息迷航现象,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信息资源,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获取信息,并能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2.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和运用、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多人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3.注重网络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法制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网络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信息伦理道德失范。据2002年12月《明报》载,“香港现落网黑客半数是在校生”。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针对网瘾青少年,给与正确的引导
1.学校应加强正确的引导
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阵地,其责任不仅仅在授业解惑,更在于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全面和谐的人才。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增强网络道德观念。同时学校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组织丰富的校园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网络观。
2.强化自我控制
(1)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多方面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地评价自我与他人,理智地对待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环境中去努力达到自我实现。
(2)正确自我控制。青少年应该基于现实,设计理想的自我,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心理控制能力,善于调节自我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并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自我规范,恰当的自我展现与自我满足。
3.社会应给予规范
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规范管理,完善网络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对于网络中一些有害信息应该通过技术手段以及法律手段在源头上进行处理,防止对于学生进行侵蚀。
(1)应该建立信息海关,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所有信息进行过滤。
(2)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打击信息犯罪活动,堵住法律上的空白点。
(3)加强网络内容的分级管理,正确引导人们上网。根据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教育内容分级过滤标准。
参考文献:
[1]郭存友,夏惠林.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网络科技时代,2002(1)
[2]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教育,2001(4)
[3]黎加厚.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1999(7)
[4]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教育学刊,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