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09-07-14刘志强
刘志强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由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成为自已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者,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在智力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其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引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引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计算机的超时空特性,可以很好地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发展史,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发现及数学应用,如“神七上天”等,以引起他们的神秘感及好奇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配合课本,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为数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和有重要影响的事,激发他们爱科学、献身科学、投身于探索真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素质及品质。
2.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特性,课堂上可以精确地设计问题及时地作出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了解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对新颖的形式有极大的兴趣,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的教学,就要顺应人的天性,充分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用来创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方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集合》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创造了这样的情景:在优美的音乐中,呈现出美丽的草原,一个牧民正在悠闲地放牧着一群牛和一群羊。大自然的美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平时神游太空、心不在焉的同学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了过来。我趁机结合视频,讲解集合的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播放一组画面精美的热带鱼的图片,其中有各种不同的鱼类,引导学生用集合思想进行观察和讨论。
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情感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作用的一种认识过程,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发生必然伴随着情感过程的产生,情感过程的升华必然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完成。作为教师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解引导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解,这就是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发生了师生情感的转移,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间的这种情感转移,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它有突出的艺术美感,它表现在形象、音乐和语言等三个方面。它能将各种知识以大量丰富逼真的图形、图像、连续的动画及声音辅助的方法表现出来,信息量大、双向交互,便于学生控制,这样更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音乐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能起到帮助突出画面主题,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视听效果的作用。设计复习性软件时,可以在学生完成一小段测验后安排一段音乐,以达到放松其紧张情绪的目的。教学中画面内容的解释、说明、后台音乐的运用等将计算机的音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欣赏美妙的音乐,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对知识的记忆大为增强。
笔者在实践中适当地在设计问题时,配以适当的评价、画面和语言,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画面上出现一只大拇指,同时播放“棒极了”;当学生回答错误时,画面上会出现符号“?”,“别灰心,再想想”等鼓励的语句。这样,一节课会在积极向上的、严肃活泼、公平竞争的氛围中度过,课堂教学效率显然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高得多。这难道不正是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所表现出的优势吗?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它已经成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