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白叶枯发生和防控情况初报

2009-07-13王振兰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田间病原菌药剂

王振兰

摘要:2008年7月26日在我市知一镇首次发现了水稻白叶枯,有两个发病中心,防控措施采取立即封锁、药剂控制、销毁处理。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发生防控初报

水稻白叶枯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Swings et al 1990稻黄单胞菌,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有所发生,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粒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主要是靠种子远距离传播,病原菌靠风雨和昆虫在田间一定范围内短距离传播,也可由人为传播。病原菌在发病地区的病残体(包括杂草)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1发生情况

2008年7月26日在我市知一镇首次发现了水稻白叶枯的疑似病株,经省植物检疫部门病原菌鉴定,确认为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地块是密山推广中心知一科研所的试验田,发病面积10亩,品种绥粳9号。品种来源于鸡东科研所,是07年引进的,种植5亩,繁育1500公斤,其中卖商品粮685公斤,做种子815公斤。发现后追逐了种子的去向,并对每户稻田进行了调查。8月4~5日调查科研所的所有地块,及知一村的四户;7日调查知一村归仁村和连珠山乡的两户。调查结果:除知一科研所外,其它地方均没有发现。随后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查明两个发病中心,一是知一科研所试验田,发病面积105亩,发病率平均34.8%;二是知一镇加禾村屯西水稻田,发病面积350亩,发病率平均28.7%,其它辐射区域面积1500亩,发病率平均16.4%,该村农户有外出引种的习惯。

综上调查发病原因应该是引种带菌,遇适宜的气候条件: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低于20℃或高于33℃则受到抑制。我市7月11~25日气象资料:日平均气温23.8℃,7月11~15日平均气温27.8℃;相对湿度81.8%,降水90.9mm,日照87.4h。致使病害发生。

2防控措施

2.1立即封锁

疫情发生后即可报告市农委和市政府,成立疫情防除小组,对发生区采取封锁管理,田间水不排不灌,防止蔓延;发生区的稻谷单割单收,病残体彻底销毁。

2.2药剂控制

24%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克/亩加45%代森铵水剂50毫升/亩,兑水50~60升喷雾,共喷三次。

2.3销毁处理

对发病严重的90亩水稻实行焚烧销毁处理,彻底消灭菌源。

3今后的措施

此次的药剂防治和销毁处理费用均是由政府拨出的,所以防控及时有效。以后的工作就是利用冬闲培训农民怎样防除和预防技术,明春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严格实施检疫手段,明年继续实施田间监测,坚决消除该病的发生,保护好当地水稻的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田间病原菌药剂
春日田间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