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豆育种的高产选型
2009-07-13张清河等
张清河等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当前由于受到国际大豆市场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步在减少。面对目前不利形势,综合分析,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选育超高产或高产大豆品种,并采用配套栽培技术,以提高我省大豆单产水平,提高种植户的效益。
1大豆育种中与高产相关的性状分析
1.1大豆高产理想株型
大豆理想株型既不是植株高大、多分枝、茎叶繁茂的稀植类型和适合高肥水矮秆密植类型,又不是花序特别长或者象扁茎大豆顶端扁冠状形成一大荚簇花荚脱落率高的类型或增花保荚的模式,而是一个大群体(种植密度大)、小个体、高光效、低消耗的株群结构。
1.2大豆高产构成因素与性状
大豆的生物产量由群体净光合能力与无机营养吸收利用能力所决定。在经济产量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单株籽粒数、粒大小、群体密度。大豆的株型性状应包括株高和株幅,株幅由叶柄长度、叶柄角度、单株叶数、单叶面积、叶片角度及其调节能力所组成。株型作用的实质是通过提高光合叶面积影响生物产量或通过改良株形提高群体密度或有效茎数。
2杂交后代株行田间选择的理想株型
2.1高产株型结构生理特征
高产株型结构的光合生理特征概括为:
(1)光线射入冠层是决定植株代谢源大小的重要因子,需要冠层在初花时截获95%或更多的入射光,则可使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
(2)群体结构合理,叶面积指数较大,叶片大小相近和空间垂直分布均匀,有利于光能的截获和光能在全冠层的充分利用,提高整个群体的源效率。
(3)冠层生殖生长时期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结荚鼓粒始期上下冠层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全冠层光合速率较高,但主要依靠中上层叶片的光合能力来提高产量。
(4)株高中等偏矮,个体内单位的源库比例均衡,豆荚中等,荚皮较薄,无效养分损耗少,籽粒重量的离均差较小,籽粒大小整齐一致。
2.2影响大豆杂交后代产生变异的性状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是引起大豆各性状的变异,杂交后代材料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底荚高度介于双亲之间,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明显。
2.3大豆杂交育种后代选择
大豆后代选择在选育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按照育种目标进行田间选择,在连续选择过程中,一直掌握高产、稳产与优质相结合,优质与抗逆性相结合的指标,并对其品质、产量、抗逆性等反复试验。在选育过程中,同时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采用品质较好的后代材料作母本,丰产性较好的品种作父本,杂交后代优点得到了互补,品质、抗性等优点得到了集中;根据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优质高产为主要目标,选择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处理改良选育。
3高产育种的产量构成
(1)株高一般要求在70-90cm为宜,太低营养体不繁茂,总产很难有突破,超过90cm,容易倒伏,也不容易创造高产。高产品种抗倒伏性强,株高适中。
(2)单株节数应达到15~20节,这样才能保证创造高产。
(3)单株荚数应达到33~57个或更多。
(4)单株粒数应达到77~115粒。
(5)在种植选择时平方米株数应达到33~77株/m2。不能低于21.5株/m2,密度太低不易获得高产。
(6)至少应有2--3个分株,因为生产期有限,单株节数也只能在15~20个,因此有几个分枝等于增加了节数。
生育期、结荚习性、叶形大小、抗倒伏性、根系类型、抗病虫性、生理抗性等都是影响品种产量能力的性状。
4高产大豆品种类型
(1)植株高大,主茎节数多,稀植类型。
(2)植株较高大,多分枝,单叶小,多叶的稀植类型。
(3)中等高度,中等或偏大密度,叶片厚而挺拔,单位叶面积光合效率高,每节荚数多的类型。有效茎数幅度较大。
(4)矮秆密植型,一般为早熟品种。此类型难以达到个体与群体都得到充分发育的统一,植株间的过分竞争可能导致经济效果较低,产量水平亦受限制。
5对今后大豆后代选择的建议
5.1高产育种
(1)选择单株结荚多、丰产性好、抗倒伏性强、株高适中的推广品种或优良品系及原始材料做为杂交亲本。
(2)杂交后代要放在肥力高的条件下进行选拔鉴定,目标产量达到200kg/667m2。因为现在的材料要在5~10a后才能在生产上应用,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5.2时期选择
(1)应在开花期上选择开花早,花期长,株形紧凑的类型。
(2)结荚鼓粒期选择单株结荚多、三粒荚数多、鼓粒好的类型。
(3)成熟期选择株高中等,抗倒抗病能力强,叶片不早衰,熟期适中的高产类型。只有在三个重要选择时期均有上佳表现,才能称得上优良单株。
5.3株行选择
株行选择时要在苗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成熟期多次观察,多次选择。在性状稳定一致的基础上:
(1)苗期选择的主要对象是:幼苗发育快,生长稳健的类型。
(2)中期选择对象是:开花早,花量大,结荚多;叶片较小,叶柄较短,株形紧凑,封垄较晚,透光性较好;叶片较厚,叶片上冲,调光能力强;茎秆粗壮,抗病抗倒。
(3)后期选择的对象是:叶片不早衰,绿叶持续期长,鼓粒灌浆好,熟期适宜,荚多粒饱,单株粒重高的类型。
5.4株系选择
株系选择时株系要按稀植型、匀植型、密植型分不同密度种植,设置对照,测定相应高产途径下的株型性状指标及群体生产潜力,综合考查比较,筛选出适宜不同高产途径的新品种(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