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病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

2009-07-13车艳荣等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菌核病侵染根部

车艳荣等

大豆是我县的主要作物之一,大豆病害随着种植结构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多年经验和实地调查我县大豆病害发生特点、情况以及发生条件归结如下:

一、病害发生特点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重点防治对象仍然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是目前的主要防治对象。如大豆根腐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等。

2、有些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病害,现在又有所回升。如大豆灰斑病在20世纪后期基本得到控制,灰斑粒控制在3%以下,近几年又有大面积发生。

3、以往在田间发病较轻的次要病害,近年发生程度逐渐加重而上升为主要病害。如大豆褐纹病和大豆菌核病。

4、在主栽作物上,一些新病害不断出现。如大豆黑斑病和大豆褐杆病等。

5、有的病害年份发生程度变化很大,有的年份发生很轻,有的年份发生很重,如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病毒病。

6、有的病害在我县一直有所发生,但危害不重,如大豆轮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等。

7、一些检疫性病害有发生扩大的趋势,如大豆菟丝子。

二、大豆病害发生情况的分析

1、由于目前尚未有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抗病品种,药剂拌种智能控制前期根部病害,所以重迎茬严重是根腐病和孢囊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由于在土壤中积累大量菌核病菌,导致了大豆菌核病的逐年加重。

3、由于大豆灰斑病菌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某些主栽品种的抗性遇上多雨年份就会导致灰斑病的大发生。

4、对褐纹病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未采取防治措施,造成大豆叶片大面积提早枯黄而脱落。

5、由于大多数品种对霜霉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因此人们忽略了对霜霉的防治,致使气候条件适宜时,某些感病品种造成霜霉病的发生。

三、发病条件

1、连作:由于大豆病菌多属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在适宜寄主植物的条件下,病菌滋生良好,繁殖快,从而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因此,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2、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发病轻。风砂盐碱地土壤脊薄地发病重。

3、土壤温湿度:大豆种子发芽至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种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含水量过低,久旱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易纵裂,伤口增多亦有利病菌侵染,发病重。

4、栽培耕作方式: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栽培可以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低,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使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及侵染根部,发病重。

5、播种深度:大豆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幼苗出土速度,播种过深,加之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向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使病情加重。

6、施肥: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大豆病害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氮肥用量大,使幼苗组织柔嫩,发病重,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

7、化学除草剂: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大豆田灭草起到良好作用,但某些化学除草剂因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大豆幼苗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四、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防治

1、大豆可选用高抗、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

2、合理轮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3、采取垄作栽培,有利除湿、降温,减轻病情。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尤其要应用多元复合肥,以补因根部病害吸收肥、水不足。

5、药剂拌种后,药效只能维持15--20天,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况下中耕培土措施更为重要,以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及时补充肥、水,否则造成无侧根使幼苗死亡。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1)大豆种衣剂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种衣剂1000~1500毫升;

(2)每100公斤种子用2%菌克毒克水剂1000~1500毫升拌种;

(3)每公顷所需大豆种子用大豆根保菌剂1500毫升拌种;

2、田间处理

(1)根部病害,在发病初期用2%菌克毒克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压低喷头,尽量喷到根部。

(2)叶部病害,在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也可用50%甲基托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水喷雾,叶面喷洒时要兑叶面肥。

猜你喜欢

菌核病侵染根部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降低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辐条根部缩孔报废率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阴茎根部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报告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