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2009-07-13唐翠清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稻粒霉层多菌灵

唐翠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

1发病症状

分为苗瘟、叶瘟、叶忱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

1.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

1.2叶瘟:3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有4种类型。

1.2.1慢性型是稻瘟病的典型症状,病斑呈梭形,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发病重的叶片枯死。

1.2.2急性型发生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这种病斑是大流行的先兆,但若天气转晴、湿度小,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1.2.3褐点型多在气候干燥时抗病品种上产生,呈褐色小点,不产生孢子,无霉层。

1.2.4白点型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呈圆形白色小点,无霉层,天气有利可转变为急性病斑。

1.3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

1.4穗颈瘟: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

1.5稻粒瘟:在稻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稻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次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

2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病稻草多,种子带菌率高;偏施氮肥,稻株徒长,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是发病的有利条件。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旬平均温度为24~28℃,且有1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稻瘟病就容易流行,温度超过32℃或低于15℃,病害受抑制。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颈瘟的流行。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病。

随着旱育秧面积扩大,苗稻瘟发病率有成倍增长的趋势,由于旱秧覆盖薄膜后,提高苗床的温、湿度,有利于稻瘟病的滋生和漫延,尤其是老病区,严重的病株率达20%~30%。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病谷、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病稻草堆和以稻草沤制而未腐熟的肥料是来年病害的初侵来源。

3防治技术

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抗病丰产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

3.1种子处理

3.1.1种子包衣对苗期稻瘟病防效较好。

3.1.2播种前种子用1%石灰水浸种,石灰水层要高出种子15厘米左右,加盖静置,浸种后用清水清洗3-4次。

3.1.3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

3.1.4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又称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用500-1000倍药业浸种,48小时左右。

3.2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当前在黑龙江省抗病品种主要有空育131、合交16、合交19、东农416、东农415等品种。消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更不能用陈稻草作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施用硅肥能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3.3药剂防治

3.3.12~3叶期发生苗瘟可用6%施稻灵防治1次。用25%使百克乳油1200-1500倍液,或20%三环唑750倍液浸秧根3小时。

3.3.2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40%稻瘟灵(又称富士1号)乳剂75-100克,40%克瘟散乳剂75~100克,50%异稻瘟净乳100-150克,50%消菌灵粉剂40克,40%克百菌悬浮剂500-600倍液或100~120克,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100克,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60~80克,加水60、80千克,于病初期喷可防治叶瘟。

3.3.3取上述药剂80~100克,加水80~100千克,于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多喷1次防治穗颈瘟;另外,每667平方米用50%灭病威胶悬剂200克,加水50千克,或20%毒菌锡400倍液,在孕穗、破口至始穗期使用对稻瘟病有一定防效。

3.3.4每667平方米用200%丙硫多菌灵(又称施宝灵)悬浮剂75~100克,加水60千克,或用1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150~200克,加水60千克,于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

猜你喜欢

稻粒霉层多菌灵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番茄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稻田里的争吵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研究
温室草莓灰霉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