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的防治对策
2009-07-13王立军等
王立军等
猪疥螨病俗称猪癞子或疥癣。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感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使疥螨病的流行日益严重。病猪主要以皮肤剧痒和皮炎症状为特征,多发生于阴湿寒冷的秋、冬和早春季节。大小猪只均能感染,一般轻度感染影响生长发育,重度感染甚至可引起死亡。猪疥螨的成虫寄生在皮肤的表皮深层由虫体挖凿的隧道内。虫体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大小在0.2~0.5毫米之间,呈淡黄色或微白色,龟状,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完成其发育和繁殖。
1易感因素
1.1存活条件
在阳光照射不足,猪舍潮湿、寒冷的秋冬季及初春,易发本病,尤其是阴雨、湿冷天蔓延迅速。环境并不被认为是重要的感染源,因为疥螨离开宿主很少能活过1星期以上的时间,只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疥螨才能存活2~3星期。
1.2感染途径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最初的传染源多为耳部过度角化的经产母猪(耳内侧多见结痂病变)。健猪与患猪接触或接触了被患猪污染的物体而感染本病,多为感染的雌成虫,大小猪均能感染,5月龄以下最易感染。另外,母猪发生疥螨时缺乏临床症状,但哺乳仔猪可在出生后数天之内感染,然后仔猪可进一步感染其他猪,感染首先见于圈内,随后扩散到远方猪圈。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由于疥螨吸附于皮肤,患部发红而表现剧烈的奇痒,经常在墙角、柱栏、饲槽、石头等粗糙处不断蹭痒或摩擦。数日后,患部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结节,随后形成水疱或脓疮。当其破溃后,可由渗出液淤结形成一层韧硬的痂皮。摩擦使患部被毛脱落,皮肤粗糙或成皱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龟裂,食欲减退,精神萎顿,逐渐消瘦,发育停滞,弓背,贫血等全身症状,甚至可引起死亡。
3防治措施
一个猪场中疥螨感染水平很低因而表现不明确,采取根除措施也会显著提高生产率。对于无论哪个方案,都必须从优点和缺点2个方面进行考虑。
3.1治疗方案
持续治疗方案的优点是仅需有限改变管理措施,不需要检疫措施;缺点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劳力和金钱,由于疥螨的存在而发生亚临床损失,停止治疗后会再次感染。
根除方案的优点是一年内可回收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顶级种猪根除疥螨后可提供合格的猪;缺点是要求猪场工作人员加倍努力和勤奋,施加时间、劳力和金钱的初始投入高,要求进行高水平的管理,需要每年对疥螨病进行评估,需要检疫设施。
3.2对感染猪的治疗
对于母猪应该进行大群治疗,每年1~2次;或者在分娩前7~10天进行计划治疗。
后一种方法虽然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最好还是采取这种方法。对母猪进行治疗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并提高其断奶体重。
每年应对公猪进行4~6次治疗,以免公猪成为感染源,治疗时用适度敌百虫柴油合剂治疗,方法是将精制兽用敌百虫研碎成粉状与机用柴油按1:20的浓度混合拌匀,盛在瓷制或铁制的容器内然后稍加热,温度以35~40℃为宜,用刷子蘸取药物,在病猪患部涂抹,使药液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涂抹范围应大于患部1/3。间隔10天再涂抹一次。另1种方法是“灭虫丁”注射液(阿维菌素)治疗,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皮下注射,间隔7天1次。
在肥育开始时对仔猪进行一次性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排除,或者至少可以显著延迟和减轻生长肥育期内疥螨病的传播。实践表明,这样治疗会减少肥育猪到达上市体重所需要的天数,还会增加体重并改善饲料利用率。用五环内酯抗生素进行一次性治疗,一定会有效果,如通过饲料投喂伊维菌素等新型大环内酯抗生素(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00克),连用7天;或逐头投服(每10千克活猪体重投服本品0.3克)或砂盘药浴(按0.01%浓度配制砂浴)。
3.3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和运动场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环境和用具定期用杀螨剂喷洒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同群饲养的猪,密度不宜过大,引进或输出猪只时要认真检查,并做好预防处理,以免病源传人或传出,引进的猪要经隔离观察,确认无病时再合群,经常检查猪群,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接触传播。
4讨论
感染猪一旦被清除出猪场,最迟应在3星期后引进无疥螨病的猪。引进无疥螨病的猪,并且在引进前不可直接或间接同感染猪相接触。
环境中残存的疥螨虫数量有限,再加上应用100%有效的大环丙酯抗生素,可以促使清除方案取得成功。
治疗方法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猪都是相似的。对于母猪、公猪和哺乳仔猪,最好饲喂伊维菌素(每吨饲料添加200克)1星期。必须对每1头猪都治疗2次,2次之间相隔2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