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课程的价值观

2009-07-13马录文

关键词:音乐课程音乐教学小学教育

马录文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他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和社会交往为其价值观,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声音,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所以音乐课程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课程;音乐教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55-02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与小学教学实际不合拍的因素,很难跟上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思想。把以往将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改为“以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这就明确指出了音乐课程应该具有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的价值观。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音乐课程的价值观。

一、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

要治本,就应先找源。以往的音乐课,着眼于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节奏训练、以及和弦的听觉训练等,这种理性的、无味的机械训练,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就在所难免。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所以审美应是音乐课程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那么,音乐课的审美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1.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明确审美要素,为音乐教育确立正确的方向。

一首好的歌曲,应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果立意与情感之美对学生有深刻的感召力,就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常言道:“歌为心声。”好的歌曲应动听、耐唱、曲调优美,能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优美的音乐如果长久地占据学生的心灵,那么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奇效。

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尽一切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就是要选择对学生具有“亲和力”的音乐教材内容。电视媒体对学生有亲和力,其中的一些动画歌曲、电视插曲更让少年儿童的喜欢。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因此,选择曲调优美、耐听、短小、能够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进课堂,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而由这四点可见,作为教学内容,电视中的优秀歌曲可以多选。

从理论上讲,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要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这些就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我们目前的课程改革,确立的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更加和谐。这就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2.明确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因此,把学生参与、情感教育、愉快学习作为教学原则;艺术不能靠说教,审美不能靠灌输,因此,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才能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音乐教学环境应有审美特点。

音乐教学环境的特征:一是优美的听视觉环境,二是听视觉的和谐。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以快感,并能诱发美感的产生;教室布置的艺术化,歌片、挂图的新鲜感,以及多媒体课件都应富有新意。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须伴随创造性的表现,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的不确定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大的优势。我们提倡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课不结束真理。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三、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古人曾说:“言之不足歌咏之,歌之不足舞蹈之。”人们需要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交往和锻炼的平台,才能实现音乐课程的表现和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来发展自信。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大家共同参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目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和审美过程的自觉性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健康有序。

音乐课程的价值观,是《课标》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门类,它具有其他教育门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情感特征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应理性化和学术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应该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以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一生。

【责任编辑 吴小春】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音乐教学小学教育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