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发展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09-07-13陈柑清黄土荣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小学科学

陈柑清 黄土荣

摘 要: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发展性教育就是毕生发展的教育,其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促进每个学生都向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由此,我们开展“小课题、小研究”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举行“纸模服装创新设计比赛”等一系列发展性教育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发展性教育;科学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52-03

生存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关注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关注实现成功的人生,已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未来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创造适合个人潜能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发展性教育就是毕生发展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其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辩证统一。由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发展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小课题、小研究活动

课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细胞。科学家们总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的研究来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实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理想。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知识储备有限,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有限。因此,小学阶段的课题研究,只能从孩子们感兴趣、有体验、有生活的事物中选取研究话题,且话题的“切入口”一定要“小”,即“小课题”、“小研究”。具体操作一般按下列四步进行:①选题立项。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小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工作大都在开学之初进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一般先由教师收集、创设三至五个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或是限定一个话题的研究范围让学生自主出题。如生物类的有:“知了为什么不口渴”、“蚂蚁的秘密”、“研究蜗牛,植物的花、秋天的树叶”;生活类的有:“生物预告天气”、“我们一天的食物”、“饮食与健康”、“不同用途的纸”;实验制作类的有:“彩虹灯的研制”、“海陆空三用轿车的研制”、“悬浮飞蝶的研制”等。然后由学生自主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再由选取同一课题的3至5位学生组合成一个科技研究小组(有时需教师作适当的调整),一般每学期可以组织1至3个这样的科技研究小组,并由各小组自主选出一名组长。②制定研究方案(计划)。小课选题确定后,要求每个研究小组由组长主持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具体实施的步骤和进度,课题组成员的分工,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等,并经教师指导修改后再由全组人员表决通过。③方案的实施。小组研究方案确定,即可按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分头进行研究。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既要为研究小组内的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又要负责整个研究过程的检查督促,并注意随时掌握和了解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以便根据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顺利完成研究。④成果展示。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或研究工作报告,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的评审,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在全班进行陈述、展示与答辩、评价,并选其优秀课题研究成果送交有关部门参加评奖或寄往有关报刊发表。

这样,学生从“选题立项”到“研究方案的制定、实施”乃至“研究成果的展示”,从“提出问题”到“分析、研究问题”乃至“问题的解决”,均由学生自已一步一步地完成,老师只是参与其中,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和督促,一旦发现问题或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般也不作直接解答,只是(也只能)引导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

二、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据此,我们常常利用科学课刚上课时的前端五分钟专门给学生进行科技发明辅导,对他们讲解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小发明方法,让学生懂得一些创造发明的基本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给学生“主体附加发明法”和“找缺点发明法”,使学生知道,其实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其资源处处有、时时在,且介绍完一种方法后便让学生每人写出五个小发明方案来(即主体物品+附加物品=新物品),随后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项目进行发明制作。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我们还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反冲力”、“运动和力”等知识后,指导学生开展了“鸡蛋撞地球”、“水火箭”、“物体运动60秒”等创新研究制作;又如,当学生知道了“空气有浮力,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这一科学道理后,便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自制降落伞”、“热气球飞行比赛”等活动。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事物、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不断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如在“热气球飞行比赛”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热气球的制作、飞行信息资料,认真学习,不断钻研有关热气球制作的技巧、飞行秘诀,指导学生从热气的浮力到热球的重力及其燃料的多少等都逐一进行研究、设计和试验,以便择其最优的材料,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制出最好的热气球,飞出最高的水平。这样,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巧妙地“逼”学生学以致用,使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乐此不疲地探求和猎取自己所需的科技知识,达到了不断充实、丰富科学知识的目的。

在小发明活动中,从“项目的创设”、“方案的制订”到“研制的实施”,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是从中作一些必要的指点和督促。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究事物的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动脑、动手的自我磨炼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创新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志趣,发展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举行纸模服装创新设计比赛

纸模服装的设计制作是将专业服装的设计裁剪通过纸模加以表现,立体仿真地模拟专业服装设计与剪裁制作过程,将服装的缝制工艺转化为纸模的剪粘工艺,使其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个性的展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外加的表象有助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注意力的集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对直观形象的图片具有较高的兴趣。“纸模服装制作”就是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将专业服装的裁剪缝制工艺转化为纸模的剪粘工艺,通过这一表象的外加,不仅将成人专业化的技术转化为儿童化的简易的玩偶制作技艺,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性进行诠释和分解,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强烈心理倾向。为此,我们先后在五、六年级学生中,经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组织学生开展纸模服装制作兴趣活动。具体活动分两步展开:①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活动课时间,对兴趣小组学生进行纸模服装的剪粘技巧、方法指导,让学生对照材料说明剪下每套服装的零部件,然后再对照样本图例逐一粘制组装成初成品。②利用放学后与节假日等课余时间,自行研究设计图案、花色,并对初成品作必要的修改和精加工,直至成为自己满意的作品。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先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纸模服装制作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对纸模服装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们在指导纸模服装制作的方法、技巧上集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发动组织本校3~6年级学生开展了纸模服装创新设计比赛,并将兴趣小组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学校竞赛获一等奖的学生作品寄往北京,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时尚纸模服装创新设计比赛”和“县小学生纸模服装创新设计比赛”。

纸模服装的制作过程虽然只有剪、粘、画三道工序,但它却与专业服装的结构完全一样,尤如“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制作起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老师,制作起来也并不轻松),需剪、粘、贴、画诸项工艺,处处仔细到位,步步认真、贴实,尤其是“上袖”、“粘领”,更要胆大心细,往往一不留神,就会功亏一篑。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用心。这样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其潜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由于纸模服装设计活动新颖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故而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学生们在实践中,有的通过改变服装领口的形状、大小和袖子的长短变化等来改变纸模服装的款式,以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有的通过自画图案和剪贴或拼补等手段,进行设计创新;有的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金属、塑料片、毛线、珠子等进行嵌钉装饰,以借助不同质感之间的对比,突出其新颖奇特而又色彩缤纷的特点。这项活动促使学生在多思多练的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行为,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了一系列发展性教育活动。不仅成功地为学生开拓了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构建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创造了一个适合学生个人潜能发展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创新过程中,经历了成功的体验,获得了可喜的发展性教育活动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陈玉琨.研究性学习概论[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3.

【责任编辑 张桂英】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小学科学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