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 针对学情 有效教学

2009-07-13邱衍霖

关键词:学情文本教学

邱衍霖

摘 要:新课改倡导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可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多样的“充分自主、有益探究、有效合作”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能够学得懂的,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突出以问题为纽带——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体现师生协同效应——小组合作学。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文本;学情;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31-03

新课改倡导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在教学中,可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预设多样的“充分自主、有益探究、有效合作”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自己能够学得懂的,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学

对于每一单元中出现的略读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这样的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精读课文,有些段落内容也相对浅显,这时老师也可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不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讲解或小组、全班性地交流。在上课时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不要代替。而要让学生“充分自主”,促进他们“想学”、“会学”、“能学”、“善学”,不断提高。

1.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揭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由此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课文中哪个词评价课文题目中的父与子?为什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教师即引导学生整理归并,得出共性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有些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估计一节课能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

3.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再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即在“春、夏、秋、冬”内容中,选择某一两项自读自悟。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

4.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突出以问题为纽带——自主探究学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取和加工。所以,对于信息量大、思维容量多的问题,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地和文本进行对话,不断地获取信息,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尽量做到“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唯一的。

具体探究可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倾向,自主确定探究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如教学《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一文时,教师针对“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内容,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身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用“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这一问题来启导探究,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到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和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情景。

3.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可以通过文字、言语、图表等形式的展示,引导演示、宣读研究结果和进行答辩等交流互动。例如讲《开国大典》,讲学生画一画“丁字形会场”,讲《鸟的天堂》,讲学生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写一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研究报告。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了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的目的。

三、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体现师生协同效应——小组合作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即进行“有效合作”。

1.要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如在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和监控人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以上角色。②学会倾听思考。努力做到“倾听和思考有‘五心”,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者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针对他人的发言,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要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③学会评价小结。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细致分析、客观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独立学习所得进行评价:自己是怎样运用读书方法获得理解和感悟的;小组评价,就是在倾听同伴发表意见时,认真对照自己,思考哪些地方有同感,哪里有差距,自己还有什么新的见解等。努力做到既欣赏同伴的学习成果,并以此激励自己,又及时、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2.明确“有效形式”。常式:自学讨论式——尝试自学→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班级教学。变式:①质疑讨论式:自读质疑→质疑讨论→组际交流→班级教学;②重点讨论式:班级教学→重点讨论→班级教学。

3.把握“学习途径”。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组际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训练(测达标)。

4.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估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地、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条件。

5.弄清三个问题。作为一节课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清楚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②如何用?什么时候用?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③如何把全班学习、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们只有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有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学习方式。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如:识字写字教学;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如: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感悟;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如: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的理解。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具体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认清、重现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实践和努力探索,我们就可望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学情文本教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