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几个原则

2009-07-13

关键词:有效应用

林 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化资源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与心理特征匹配原则、彰显学科性质原则、参与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有效应用;心理特征匹配;学科性质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18-03

随着信息化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较之传统教学,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整合的实效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实效性的缺失,并非教师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教师在理念层面存在认识偏差。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为,信息化资源有效应用要掌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与心理特征匹配原则

1.注意信息化资源的表现力对学生注意力分配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信息化资源的表现性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不匹配,那么信息化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信息化资源的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信息化教学资源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的是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的是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的是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移位、形状变化等。因此,教师在设计信息化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化资源表现性的返璞归真:信息化资源的表现力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艺术必须服从于教学,作过多的技术文章,如色彩过于花俏的界面,形状特别的按钮,随意变化的字体,界面切换时嵌入的非教学相关的声音,与教学内容氛围不相融合的背景及音频等等资源,看似技术精湛,却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变成了“第三者插足横刀夺爱”。因此,好的资源应当追求“‘简约而又不简单”的表现力。

例如,我执教《生命生命》(语文)一课,选用了与文本主题相符合的一张绿色为主调的充满生命感的植物图片为界面背景,为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配在这张图片背景中,我将图片进行了淡化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界面上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

2.信息化资源在课堂上应用的容量比例应恰到好处。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果教师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一味扩张资源容量,会使学生应接不暇,学习活动陷入单一,学生也会对资源本身产生厌烦,导致注意力分散。

例如,某教师教学《中国结》(语文),制作了30几张ppt,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插播了中国结的制作视频,并拓展到了中国结在外交、喜庆、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中作用的图片资源,可见教师投入精力之多,但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观察学生,开始时兴致盎然,渐渐注意力转移,最后目光有些茫然,有的学生开始“小弦切切如丝语”。这纯粹是教师“自作多情、吃力不讨好”。因此,信息化资源的容量应当精于取舍,追求“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效果。

二、彰显学科性质原则

事物的基本性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小学各学科的基本性质指的是该学科区别于它学科的根本属性。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同样,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各有各的基本性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科的性质,才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或者科学课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其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其共有作用的浅层次上(如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等),而应当彰显学科性质。

例如,上述《中国结》一课的教学,就因教师所利用信息化资源过度扩张了人文性,而隐匿了语文工具性的特质,降低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效度。

又如,我校某教师执教《棉花姑娘》(一年级语文),获得全国第十一届多媒体应用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专家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在信息化资源的支持下更加扎实,富有情趣,使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得到充分彰显。其中,在“学生与多媒体对话——在互动中发展语言”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让flash视频动画“静默”而由学生根据课文配音的环节,在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意的多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角色配音,读好“请求”的语气。从课堂效果看,每一个小配音演员都读得有滋有味,既感悟了文本,享受了语文活动的乐趣,又训练了表达能力。另外,在随文识字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凸显生字,以引起学生注意;在指导书写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强调重点笔画、易错笔画;在指导朗读时,放大提示情感的标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都彰显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三、参与性原则

信息化资源的参与性,指的是信息化资源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的活动: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信息化资源的参与性秉承的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建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理念。换言之,就是信息化资源最终应该为学生所用。我们认为,信息化资源的参与性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

1.情感参与。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和“好学近乎智”的以情优教观。新课程背景下,以情优教更富于现实意义。从教学活动层面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教材为基本载体的教与学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呈现一种走向生本化的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因此,学生的情感参与以其不可忽视的魅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抓手。信息化资源如果能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一见生情”,就能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情感场。

例如,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一文(该课例获得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三优联评特等奖),由于故事所处时代久远,学生难以共鸣。我校教师教学本课,首先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纪录片片断以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视频资料,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阅读期待。在学习“小金花和妈妈救老王”部分时,又把故事情节制作成动画,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痛恨与敬佩跃然脸上,充满心胸,为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朗读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2.思维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反对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既“学会”更“会学”。因此,信息化资源的思维参与程度是辨别其是否有效的重要量标。如果信息化资源带来的仅仅是知识的结论,那么它的作用就是浅层次的,甚至会培植学生思维的惰性,扼杀学生的智慧与个性。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数学课《圆的半径与直径》。教师花了不少精力做了网络课件,但资源仅仅是教材的翻版与结论的呈现,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思维参与度为零而失去了教学有效性。

成功的案例如《棉花姑娘》教学,为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益鸟,教师设计了信息化资源“益鸟园”,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表达水平,利用多媒体提示句式,引导学生表达对益鸟的认识,既训练了思维,又发展了语言,还锻炼了学生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把握时机原则

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而隐性知识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以下两类信息化学习资源尤其要把握应用时机。

1.直观性较强的资源的应用时机。

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应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渐渐发展,但往往仍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柱。因此,对于直观性较强的资源,如果应用时机把握得当则事半功倍,把握不当则适得其反。以语文学科写景的文章为例,例如,某教师教学《日月潭》(二年级语文)第三自然段——清晨的景色时,由于已有的生活积累单薄,难以体会到文本所写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晨星和山上的灯光在湖面似隐似现的美妙景象,这时,教师可以资源出现在先,引导品词析句在后。再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五年级语文),教师如果过早地应用展示草原风光的资源,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由文字引发阅读想象,“看见”文字所描绘的事物。这实际上不仅阻碍了学生沉潜文本、品词析句的能力发展,更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品词析句在先,资源出现在后以使语言与思维发展兼得。

2.探究类资源的应用时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探究性资源在学生思维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时“才出手”,实效性最大。否则,反而容易干扰学生学习课文,达到学习目标。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有效应用
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寓教于乐 其乐无穷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