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和能力维度的课堂实施
2009-07-13闵勋利
闵勋利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要如何做到语言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语言教学的四个渐进过程。
一、语言文字的记忆和积累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原始素材的积累,语言积累是形成语感、发展思维、运用语言的首要条件,“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就很好地揭示了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意义。语文积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从人的生理发展看,这段时间是人一生记忆的黄金期,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抓住这段记忆最佳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记,对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每一个正常的学生,从出生不久就可能通过不同感官开始最初的母语积累。而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任务就是让这种积累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所谓过目不忘。关键就在于语言文字记忆和积累的方法得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听、说、读、写,合理展开联想和想象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品味
如果说第一阶段记忆的成分多一些的话,那么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品味就是在语文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反刍,让学生初步体会语文的精妙,获得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好教材”,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咬文嚼字,结合具体文章体裁、篇幅、深度、写法的不同,精心设计,善于从字、词,句、段等细节处,提挈全文,做到课堂学习引导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比如组织学习传统课文《沁园春·雪》,我们只要抓住“望”、“惜”及“看”三个关键性的词语。就不难把握全词的意境;学习《故乡》就应该把着重点放在最后一个部分“老屋离我愈远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把这部分中的关键句与文章中关于大革命前夕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就能较好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使教学做到繁而不琐。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认准目标。遵循自身规律,教师才能做到不计一时一处的得失,赢得教学的高效和整体胜利。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熏陶,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对语文的正确语感,通过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句、段的意义和作用,不难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的反思和发现
学生在第二阶段获得的一些语感的基础上。不难形成语文学习的有益经验,发扬和提升这种经验。就需要语文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现象中,自主反思和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常识和技巧性的东西。比较理科教学,这些具有挑战意义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焦点所在。而偏偏容易被语文教师有意无意的和盘托出,使饶有兴致的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比如说,就语言运用而言,要讲究“简明”这一常识,学生被动接受,绝不等于他真正能做到说话、写文章简洁而明白。而一旦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语言实践中,经过反思和发现,探寻到“简洁”不等于“简短”,“明白”也就是“不发生歧义”之后,学生对“简明”的理解才会人眼、人耳、人心。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注意选择时机,用好启发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同时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但不是说不要求他们懂得必要的语文常识和技巧,知识本身不患多,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
四、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创新
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更有逻辑地组织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反映的客观实际不仅有表象描述,而且有事物本质的揭示,具有理性的闪光。至于语文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在语文一般思维能力训练基础上再次拔高,适当进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
当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的要求不宜过高,切忌把学生引向为创新而创新的极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创新能力切入点适宜选择在字、词、句、段等细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个词、一句话、一小段文字的成功都要及时的肯定学生;二是要适当巩固和扩大这种肯定。举办学生美文美句赏析会、开展创新作文(词、句)评比、组织户外同题脱口秀等语文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语文创新的喜悦,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收获更多不可预约的生成之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学生由储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发展形成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中所包含的语文积累、感悟、发现、创新四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那么,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感悟、发现和创新等活动的体现。把握这一点,我们就有了组织实施新课程语文知识和能力维度的抓手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