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忆甲子志远行近需亮剑
2009-07-13蔡福全
蔡福全
任何事物都是背靠历史,面向未来的。共和国辉煌历程的6。年,也是沧桑巨变的60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以期待更好地走向未来。每个人也是背靠历史,面向未来的,也正是在对自己的历史反思比较、总结提炼中使人的进取步伐更加扎实、稳健、持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又肩负管理任务,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之际,也是我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第38个年头,我愿意与各位读者、同仁分享岁月的苦与乐。
我参加工作较早,1971年底,刚满16岁的我,就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体育教师,而这一千就是长达26年,直到1997年我担任北京市55中校长,随后2002年调任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担任主任至今。回首我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成长为今天的教育行业领导干部的经历,体育教学一线的磨砺对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现在虽然是一名教育领域的干部,但曾经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达30余年,而这些经历,几乎可以说是和共和国的风雨沧桑荣辱与共;也正是这么多年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收获,使我在今天的领导岗位上依然受益无穷。其中我对体育教育的感情之深,以及在从事体育教育工程中的钻研、好学、执著等感悟,无论对于我的成长发展还是做人行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对体育深厚的感情是我成长的前提
遥想工作之初,教学条件有限,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底子薄弱,而且70年代初整体教育大环境等等今天看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对于一个当时只有16岁的弱冠少年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对体育有着深厚感情的我来说,很可能难以在体育教学一线工作中走到今天。也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体育情结,包括一些老前辈对我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我才逐步收获着体育教育工作的喜悦和成功。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6月6日,当时在宣武区的育才学校召开了一次北京市体育教学现场会。我作为现场会展示课教师之一,上了一节武术双杠课。当时负责点评的毛振明老师给予了相当肯定的评价:首先你课前队列队形虽然短短几分钟,但通过队列作风、口号等反映了男子汉的风貌和特点值得肯定。此外,你的武术课也很有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武术练习讲究方向性,所以练习时队形往往都一致,易达到效果。而你却特意相向而站,在过程中虽然方向相异,但最终归于一统,实际上倒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方向性,包括你在练习间隙中让学生的自我总结,其实你并没有仔细听到什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效果却达到了。还有你的双杠练习,组合也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而不是传统的条件组合,将学生互助促进、相互积极保护的效果达到了最大。最后,毛老师还热情地邀请我参加随后举行的一次“中日研讨会”。
事后反思,在当时并没有多少教学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点滴成就,完全是在心底有着一种对学生热爱、对体育教学充满着朴素的热情所致,这种对体育深厚的感情始终支撑着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不停地研究、琢磨,最后体现在一堂堂充满着激情的体育课上。
二、执著好学并终有所成
1994年我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当时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不敢想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是当时我只有38岁。以往的这种荣誉往往都是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教师们,而且大多是学校教育中的主流学科。当时以我这样一个不足40岁的年轻体育教师来说,可以说是不敢想的。
得益于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段繁荣期,当时领导层开创性地提出了此次的特级教师评选要具有“引领作用”,加之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一线的不懈努力和一些积沙成塔般的成绩,在那一年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记得当时体育战线上还有我国著名乒乓球国手庄则栋。扪心自问,就我取得的成就而言,和许多前辈以及其他领域中优秀教师相比还相差很远。但我想可能是我在体育教学一线工作中的执著好学并终有所成,能够为我们体育教师同行们起到一点引领作用吧。
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同仁们也十分好学,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都有着高涨的学习兴趣,执著到底,学为己用,但最终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去,却需要付出更多。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国60周年,记得在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中,当时的海军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上那整齐划一、气宇轩昂,且伴随着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各式各样的队形变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随后,我就在思索,这些复杂的队列队形变换是如何练成的?如果运用在体育课堂上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奇效?想到此,我便先是通过电视台找到当时海军方阵的教官——远在大连的孙国贞教官,写信、电话表达了我的想法。也许我的这种执著精神打动了孙教官,在他来北京开会间隙,我顶着炎炎烈日,骑车赶往孙国贞老师的会场,取到了真经。当这些奇妙多样的队形变换在我的学生队伍中实现时,那种经过执著探索并终有所获的喜悦至今难忘。
三、单科行话到辩证共性的转变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一些前辈们在我身上付出了许多心血,我能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走到今天并成长起来,离不开他们的培养。不仅在我的专业技能上潜心辅导,更上升到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层面。
记得我的老师,王占春、刘永祥老先生曾告诫我,作为我们体育教师,不能仅限于在我们这个单一的体育行业里自以为是,就是说不要只讲我们的“行话”,还要有着这个教育科学领域的共性话题。如何才能进步呢?首先你要多读读辩证法方面的书,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辩证的事物,教育科学的规律也是一个辩证的科学发展规律;此外,一些边缘学科也是我们一个优秀体育工作者所不能忽视的;再就是我们本质的学科体育了。
这一番话,至今萦绕耳边,而且今天看来,受益匪浅。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业务上的技能,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人生的真谛。我更懂得身在体育教学一线,却需要跳出体育学科的个性特征,而从整个教育科学的高度去研究它、理解它,乃至上升到辩证法的高度来审视。这种科学的思维至今让我在领导岗位上都受益无穷。
回首往事,我深知,“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事业无止境。包括现今在教委主任的岗位上,我思考、比较、实践,直面社会热点、难点,与大家一起探索教育规律,破解教育难题。何谓社会大势?我理解就是国家政策与古今、国家需求与走势。同时要发展地看历史,变化地看教育,辩证地看自己。
生逢其时,伴随着共和国60年的辉煌,我身临其境中的38年教育生涯,仿佛弹指一挥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到普通中学副校长,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国际文凭学校校长,再到首都中心城区的教委主任,这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其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执著地探索;其动力是组织的培养,前辈的点拔,其支撑点是对教育的不断追求、迷恋,更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对同行由衷的尊重、理解。
昨天的道路并不平坦,今天和明天所走的路仍将面对挑战,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美好的明天,我会志远行近主动亮剑,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