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构建
2009-07-10付玉生
付玉生
〔摘 要〕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知识创新成功的关键。论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构成条件;分析了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实现与运行过程;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090-04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Knowledge Innovative
Security System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Fu Yusheng
(Library,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knowledge innovative security system is the key to knowledge innov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ditions for library knowledge innovative security system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analyzed the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cess;propose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Keywords〕library;knowledge innovation;security system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知识经济、知识创新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多重冲击,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现代技术基础上改造传统信息交流和知识服务环境,实现知识创新。知识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1 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构成
1.1 当前创新用户
当前创新用户是指已经找到了创新的项目,正在或者准备进行知识创新的用户。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创新研究不再仅局限于只掌握单一方面的知识就能完成,而是要涉及到更加广博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因此他们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向图书馆寻求帮助查找某方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图书馆的协助来完成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工作。这种用户是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是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工作的直接推动力。
1.2 潜在创新用户
潜在创新用户是指目前还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人员,或者是虽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却没有迸发出创新火花找到合适的创新项目的人员。他们是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潜在用户,由于这类人员在社会中占绝大多数,因此对潜在用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当前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重要功能。图书馆的知识创新保障体系需要通过开展一些宣传、科普活动,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起他们创新的火花。正如美国前总统卡特所言:“精确有用的信息就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经常提供重要信息的火花,会点燃创造和发明的天才之火”。 因此,图书馆要尽可能使潜在创新用户转化为主动创新用户,只要他们中的一部分能够加入到创新的行列中,将是对整个社会创新系统的巨大贡献。
1.3 知识型馆员
指图书馆内知识型的图书馆员,知识型的图书馆员是实现知识创新服务的关键,他们既可以是馆内的专家,也可以是服务台的服务导航员。他们以知识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用户的知识创新活动中提供着有益的保障工作。
用户的问题往往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图书馆员只有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系统创新,才能重建服务优势。这些能力应该是一种系统的能力、专业性的能力、富有创造性的能力、给用户充满信任感的能力。因此,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服务能否有效地开展,是与其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面对知识创新,图书馆需要一大批新型复合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他们应该具备:(1)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对用户知识体系和社会知识体系的分析中,快速发现符合用户需求的特定知识单元。(2)具有知识组织和开发利用能力。知识组织和开发利用能力是知识创新服务的基础能力,知识创新服务必须基于对知识的正确分析和运用,而今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运用有赖于对信息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利用,否则提供知识创新服务只能是雾里看花。惟有如此,知识创新服务才能具有更高的服务效率和更大的服务潜力。(3)具有比较宽阔的知识面,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熟悉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及知识处理。知识服务人员不应只是固守一门学科知识的狭隘专业人员,而应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知识人才。(4)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方案[1]。
1.4 馆外专家
指非图书馆内的某方面专家,他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用户的知识创新提供帮助。这种专家包括被图书馆聘请来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被邀请来为用户进行教育培训的专家或者是与图书馆没有关系只是利用图书馆的馆舍进行某方面知识教育培训的专家。
图书馆可以从享受国家、省、市政府津贴的专家以及高等学校教授、学者、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后工作站在站人员中遴选出若干名专家,作为馆外专家,向他们颁发聘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图书馆要搭建好专家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建立联接专家和读者的知识网络,借专家之智慧优化知识创新体系,拓宽学科范围,增强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能力。
1.5 保障体系运行平台
图书馆的知识创新保障体系运行平台,是一个用户与服务之间联系的接口。它既可以是一个图书馆的服务网站、E-mail、BBS等网络服务平台,也可以是现实图书馆中的一个服务职能部门。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媒介,方便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同时图书馆或馆外专家也通过它为用户提供保障服务。
图书馆通过应用最先进的网络管理设备和技术,构建一个超时空限制、具有高效协调能力、存储资源丰富、服务模式先进、行动反应迅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虚拟中心和网络化服务平台[2]。
1.6 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是指能从图书馆中获取到的信息资源的总和,既包括传统形式的信息文献资料等现实馆藏,也包括拥有的网络数据库等虚拟馆藏,抑或是通过馆内网络设备获取到的公共互联网中的信息。现代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出版物的收集和网上信息资源的馆藏化三个方面:(1)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将馆藏文献资源包括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文献信息等转化为数字形式加以存储,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利用。(2)电子出版物的收集。电子出版物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将图音文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然后用计算机和电子通信等方式读取,并由出版机构出版,且受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收集必须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精心选择有较高价值的、能长期使用并使用率高的珍贵资料。(3)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网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储存手段与形式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是图书馆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充分熟悉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分辨和筛选网络信息,为读者充当网络信息导航员,使读者如同利用馆藏一样方便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1.7 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
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是以用户的创新偏好、专业、学历层次等个性化信息作为运行的依据,主要是为拥有比较明显特征的当前创新用户快捷、方便、自动地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本馆馆员和信息资源库将每位主动创新用户的服务需求特征录入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个性化数据库找出用户明显的个性化偏好,然后根据这些个性化偏好,为用户提供及时、主动的知识创新保障服务。
2 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
2.1 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运行过程
2.1.1 当前创新用户的保障体系运行过程
(1)用户与馆员的交流
用户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发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图书馆的咨询平台,向图书馆馆员(包括馆内专家)说明自己的具体情况,包括遇到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等。馆员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
首先着手解决用户的现实问题,如果馆员能够依靠自身知识解决的,就直接为用户解决;如果无法直接解决的,可以通过查询本馆的信息资源库寻找答案;依然无法解决的,则要通过向馆外相关专家的咨询和求助解决。
问题解决之后,馆员会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用户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或更好的途径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向用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与用户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的讨论,找到一个最优的创新途径。
当用户接受保障服务之后,可以将满意度或改进意见反馈给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工作的评价和改进的依据。而馆员在完成服务之后,将有关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资料录入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中。
(2)用户对信息资料库的访问
创新者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到馆或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的在线数据库,检索相关信息,从而得到所需的知识。用户在访问信息资料库时会留有注册信息,图书馆可以将注册信息中的一项或几项作为关键字,将该用户经常查找的偏好信息特征录入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中。
(3)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的运行机制
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获得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信息之后,由智能化系统自动依据用户信息特征关键字将信息分类、排序、储存在信息库的空闲空间中,建立起属于该用户所特有的个性化数据库,并为之分配一定的空间用来存储将来搜索到的用户所需信息。完成以上操作之后,个性化信息库中的智能机器人将会定时或实时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快速扫描,如果发现了符合某个用户的最新相关信息,则会自动地将该信息的全部内容或摘要存储在该用户的个性化空间中,然后利用推送技术将最新信息传送至用户的邮箱或浏览器上,这种推送技术还有可能仅将信息的摘要或提示信息传递给用户,用户在得到提示信息之后通过访问自己在个性化信息服务数据库中的个人空间或直接访问互联网来获取该信息[3]。
2.1.2 潜在创新用户的保障体系运行过程
由于潜在创新用户本身没有创新项目,因此图书馆对这一部分用户的保障服务,是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的科学兴趣点,然后通过举办一些科普活动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主。由于社会中的潜在创新者非常多,而图书馆馆员的数量是有限的,馆员不可能全部与之交流,为其提供服务。因此在本体系中,馆员主要是与光顾图书馆,但主要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潜在创新用户提供保障服务。馆员通过交流,对这些用户的专业、知识结构、求知愿望、科学兴趣点等信息的了解,找出大部分用户的共性,然后由本馆专家或者邀请馆外专家举办一些相应的科普讲座、培训班,或者图书馆举办一些展览等科普活动对用户进行科普教育和创新意识的熏陶,最终促使潜在创新用户向主动创新用户的转化。
2.2 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纷杂的信息流中按学科、专题来发现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新知识按一定知识体系组织到数据库中,建立超标准化知识服务平台,使用户方便地检索有关数据。在知识捕获和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使之序化,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在网络化信息检索与利用中,要使那些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中的知识“活化”起来,适应“共时、多向、非线性”的检索要求,图书馆有必要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即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的方式,将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相关的显性知识转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起全新的数据库。为知识查询、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网络化利用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开发网络资源是目前图书馆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网上的信息资源是广泛、无序和分散的,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对分散在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组织、整序,使大量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的信息,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4]。
3 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体系的评价
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用来对体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此作为该保障体系在该馆中服务效果的评价依据,根据评价结果来发现该体系是否适合在该馆中使用以及服务效果如何,对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促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知识创新的保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1 专家评估法
该方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通过到馆对该馆的具体情况,如设备、人员、用户需求情况以及该体系在该馆的实施运行情况进行细致地考察和深入地分析,最终由资深专家对该体系在该图书馆中的知识创新保障质量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的最优方案是邀请各个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对其专业领域知识创新的保障情况进行同行评议,最后再将各领域的评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该保障体系的综合评估意见。
3.2 用户满意度指标评价法
满意度是指顾客对其要求被满足程度的感受。在图书馆对用户进行的知识创新保障服务中,用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满意程度是对该保障体系效果优劣的最直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之一[6]。为此,图书馆要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基础,设计出一套“用户满意度指标评价法”。如:制定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
该问卷抽取了能够反映知识创新保障体系优劣的5个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对服务效果的满意度、是否对创新具有建设性、服务的舒适度、该项服务是否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服务的难易度。这5个指标的选取充分考虑了图书馆对知识创新的保障工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来进行的,它们基本上可以较科学地概括出保障服务的效果。
当前满意度测评主要是直接发卷与使用网络两种方式。要使测评问卷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1)要精心设计好问卷调查表的格式及内容。要注意其可操作性,要方便填写,反映问题清楚具体。调查表格设计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测评效果的高低。(2)制订周密的《测评实施方案》,要制订好实施计划,设计出具体问卷调查的宣传、发放、回收及量化测算等办法,并针对问卷中反映的焦点问题,召开不同用户层次参加的专题座谈会,以求更直接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以补充调查表的局限与不足。(3)组织好测评工作,以获取最佳效果,笔者建议由图书馆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全面操作具体的规范性方案,集中一些专家及各个岗位的业务骨干来组成推动小组,可先行试点,通过试点发现问题逐步完善,为全面铺开作好准备。
3.3 建立创新用户意见反馈制度
创新用户获得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服务之后,往往会将他们对服务的满意度反馈给图书馆,这些满意度反馈对于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评价作用[5],是图书馆完善服务的重要依据。因此图书馆应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将用户意见的收集贯穿于图书馆日常的工作和服务中,据此来改进工作,这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意见平台,实行网上用户互动方面的评价,使用户可通过馆长及各部室主任电子信箱、网上留言板、来访、参加座谈会等方式,对图书馆知识创新保障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针对用户意见,应认真研究,依具体情况将处理结果及时地以当面回复、电话回复、网上回复和公示栏公示等方式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盛小平.论图书馆知识创新文化建设[J],图书馆,2008,(1):30-33.
[2]肖田利.图书馆知识创新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08,(4):69-70.
[3]王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概论[J],情报杂志,2005,(7):132-133.
[4]李现庭.论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J],情报杂志,2007,(8):143-145.
[5]洪文.建立读者评价反馈机制,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J].晋图学刊,2007,(6):61-63.
[6]刘明昕.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对知识创新的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