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的精神家园——个人数字图书馆
2009-07-10郑金萍
郑金萍
〔摘 要〕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技术走向大众的产物,是E时代的精神家园。它以其数字化、数据库化、交互性、个性化、多媒体化等特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在这里可以使人们彰显个性、展示风采、交流思想、创新思维、陶冶情操、实现价值。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精神家园;数字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062-03
E-era餾 Spirit Eden—Personal Digital LibraryZheng Jinping
(Library,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Personal digital library,which is the product of publicpopular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y,is e-era餾 spirit eden.By its digitalization,databases,interactive,personalization,multimedia and other characters,and promising prospect,it is changing people餾 lifestyle,learning style and working style.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is a stage,on which people distinguish personality,communicate ideas,edify thoughts,cultivate tastes,and fulfill values.
〔Keywords〕personal digital library;e-era餾 spirit eden;digitalization;personalization
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技术走向大众的产物,是E时代的精神家园。那么,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呢?我们可以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项有关数字图书馆“国家挑战”项目报告中对数字图书馆所下的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系列的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将这些资源组织起来的技术手段,如创建、检索、利用信息的技术。涵盖了现有分布式网络中的所有数字媒体类型(文本、图像、声音、动态图像等)的存储和检索系统”。从这个定义可以引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资源、多媒体、能包含多文件格式、具有存储与检索功能的数据库结构。这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也是判断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求,至于“分布式管理”和“网络化存取”是大型数字图书馆的特征[1]。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小型的、自建自用的、基本不增加投入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之所以能称为数字图书馆,是因为它符合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要求。同时它又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建设而成,是最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在这里可以使人彰显个性、展示风采、交流思想、创新思维、陶冶情操、实现价值。可是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是E时代的精神家园。
2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要符合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求,而且要独具特色。否则,建设个人数字图书馆就失去其意义。
2.1 数字化
摆脱个人读书、藏书的困惑,将文献数字化。这样不仅摆脱了藏书物理空间的烦恼,而且便于分类、整理、检索、查找,使读者轻松、高效、经济、科学地管理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建立全新的学习境界。数字化文献的获取有几种办法:扫描仪扫描,将纸印本进行转化;用word等方式写的稿件、札记、心得等;对购书附赠的电子排版文本、借阅的电子图书资料等拷贝刻录;以“合理使用”的办法从网上下载图文;收取E-mail中的文件,等等。这种数字化的私人藏书,与纸印本相比,有了极大的改观。它不仅节约了物理空间、节约了购书成本,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个人学习资料,并便于进行科学、高效的分类整理。
2.2 数据库化
将网上下载文献和自产自藏文献进行数据库化。当前,中外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其中可免费下载的占了很大部分。网民们往往将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图片、动画、歌曲、曲艺下载到文件夹,进行保存,并供脱机(不联网)使用,但是文件夹不具备数据库结构,不能有效的检索,而只是可供浏览题目,对文献中除题目可含概念之外的主题无法了解掌握。特别是当下载文献越来越多时,这种矛盾也就与日俱增。因此将下载文献纳入个人数字图书馆,与其他文献一样处理、统一检索,是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任务,也是个人数字图书馆较之文件夹的一大优势[1]。笔者所建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发维护的、并免费赠送给发展中国家的WINISIS软件。这个软件能够实现多媒体功能,并能兼容多种文件格式,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布尔检索、字数限定检索、截词检索、全库顺序扫描检索、后控词表检索等),同时具有海量存储的能力(一个库最多可存储3 000万条记录)。它的前身是在DOS下的CDS/ISIS。1996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软件改进为WINDOWS下的软件,并增加了多媒体功能,此后,每2、3年就更新一个版本。进入21世纪后,陈光祚先生在网上发现了这个软件,并将其进行汉化推广。笔者在网上下载了这个软件,并现抄现卖建起了个人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其核心是数据库的建设。将网上下载文献和自产自藏文献进行数据库化处理,创建了这样一些特色数据库:(1)个人案卷数据库。第一,全面收集个人著述全文,包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作品。第二,人生各年龄阶段照片、重大事件及心路历程、重要影响他人、重大活动的札记、日记、心得感悟、以及有关证书、聘书、友人信件等。第三,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艺术欣赏,收录国内外的风景名胜、历代书画、人物、花卉、动植物照片,以及经典诗词、歌曲、中英文开心幽默小故事等。(2)孩子成长档案数据库。作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加之自己是接受师范类教育的,并对教育具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建立孩子成长档案数据库,作为自己教育研究的试验田,在这里要收集孩子各时期的照片,各种证件等;记录他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与趣事;收录他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记录他成长中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记录自己所用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及取得的成效;收集整理并推荐适合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书籍、影视等信息资源,与孩子共享成长的快乐。(3)教育学学科专业数据库。鉴于自己的教育专业背景,结合自己多年的图书馆工作经验,根据本学科的特色,参照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国内外重要的文献分类体系,结合本数据库的特点,再结合近年来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分类体系。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内容能够满足特定信息需求,有一定深度,足以反映教育学科前沿、水平和热点的信息资源收集组织并进行数字化。建立全面的或多媒体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作为个人研究的网上信息收集与重新组织的信息资源,用以积累教育学学科或专题的信息,辅助科学研究。
2.3 交互性
互联网的普及,开始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许多人越来越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学习等活动。交互性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特征之一。个人数字图书馆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提供了类似“我的圈子”的交互功能。和一般的交友网站不同的是,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圈子”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阅读喜好,或者共同的研究方向,而且“圈子”的交互性很强,彼此还可以看到各自收藏的信息资源,从而进一步找出有用的信息。在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我的圈子”中包含新书导读、阅读欣赏、交流反馈、专题讨论等内容,可以与“圈子”中的朋友挖掘彼此的隐性知识,从而共享智慧。
2.4 个性化
当前,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众多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提供的大都是一个范围较大、比较粗放的工具。它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从其原理上讲仍是基于机械性的匹配。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把选择信息、创造知识和组织知识的自由完全交还给个人,实现了完备的个人制造。因而,它才是真正个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所谓个性化是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深度参与到互联网中,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个人可以任意的自组织个人信息和知识。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特征反映在两方面:(1)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充分反映了我的个性、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有助于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转换。(2)建立了交互功能,将个人数字图书馆通过本院图书馆主页链接到校园局域网上,“我的圈子”就定位在本院师生员工,他们通过访问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能够了解笔者愿为他们做什么,笔者能为他们做什么,笔者能为他们做好什么。通过沟通交流可找到有共同兴趣的人,从而形成领域知识的生态圈,利用这个平台共享领域知识,除了浏览求知的需求外,又产生了交流、深化、碰撞的新需求,更好地交流思想、共享智慧。所以在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中用户被设计成为一个主动者,能够自行创造信息资源,通过用户间的协作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2.5 多媒体化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个人为了读书治学、休闲娱乐、彰显个性、展示风彩而建的精神家园。当然多媒体化是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必然要求。使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互相配合,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使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更为突出,建立全新的学习境界,也提供对艺术的美感享受,从而提升生活的品味。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在个人案卷数据库中有笔者的婚礼录像、旅游摄像片段、网上下载的经典影视剧、购买的音像资料等;在孩子成长档案库里有他的生日录像、学习辅导课件、诗歌、故事有声读物、他喜欢的动画片等。教育学科数据库有有关课件、专家讲座、等多媒体资料。
3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之所以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是E时代的精神家园,是因为它建设灵活、简便,能满足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交友、休闲娱乐等全方位的精神需求。这正如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2]”
3.1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工作实践创新的试验田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许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创新的新奇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施。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我们有机会抓住那灵光一闪的思维创新,在这样一个精神家园,利用网络的虚拟世界加以实现,成功之后再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具有十五六年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又具有数学教育学科背景,对教育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本馆学科数据库、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特色服务、专门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创新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如何实施?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在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建立特色数据库——教育学科数据库。然后自己扮演学科馆员的角色,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通过“我的圈子”与用户展开充分的互动双向交流。一方面让用户充分的了解笔者,就像医院公开医生信息,让患者点名就医一样,将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宣传个性的窗口,来宣传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树立现代图书馆人的知识使者形象,彰显自身的独特存在价值,并能更好地开发自己的隐性知识资源为用户所用,使得自身的智慧能够更好地被利用来解决用户的难题。另一方面,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反馈,对用户的知识需要和课题环境进行分析,充分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经过信息折取、重组、创新、集成的知识提炼过程,主动向教育学科用户提供可能需要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服务。力图能够将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这样图书馆特色服务、专门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理念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3.2 个人数字图书馆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软环境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永远的老师。要为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个人数字图书馆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软环境。例如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在孩子成长档案库里为孩子各个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辅导资料和各个方面的帮助指导;记载孩子的成长历程、发掘他的闪光点;收集一些他自己的成长日记;写一些他成长的有趣故事。让孩子在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中追思、反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轨迹健康成长。由此也建立了文明和谐的亲子关系。特别是在“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理念指导下,笔者特别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样两条家庭教育原则。在2008年暑假期间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素质教育活动——游学活动。在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中记载了这场活动的详细情况,包括与孩子就某一问题的交流心得、对孩子的观察日记等,还收集了许多游学照片并作了标注。在个人案卷库中也给孩子许多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可以从中解读母亲、品味人生。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还可以通过“我的圈子”与圈中朋友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为家庭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3.3 个人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人们的交友方式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个人数字图书馆以其独特的个性化特征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很容易赢得个性相似、志趣相投的朋友的青睐。“圈子”中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寻找与自己相同观点或者相同兴趣的人。通过互相访问彼此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组成一个共同的兴趣圈子。通过网络不受时空局限,就专业学术领域、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讨论。由于人们大多只对自己熟悉和能够理解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这种信息交流、交友方式更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也更有成效。个人数字图书馆改变着传统的交友方式。
3.4 个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个人数字图书馆自建自用,完全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自娱自乐。
4 有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E时代的精神家园,是数字图书馆技术走向社会大众的产物,它使广大学者网民把建立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读书治学的风尚,从而产生千千万万个人数字图书馆,这是社会意义的一种表现[1]。笔者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有待探讨的问题:(1)有关隐私权保护问题。隐私权是个体或团体隐藏自身或有关自身信息从而有选择地展现自我的一种能力。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隐私权对言论自由,思维自由和联想自由功能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3]。个人数字图书馆收集了本人带有隐私性的资料,如何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权,又能充分地与人共享资源,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2)有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教育学学科数据库,而数据库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信息采集。对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加工必将涉及到众多拥有版权的、以多种载体形式发行的作品,这些都可能引起知识产权问题[2]。如何“合理使用”,这也是我有待探讨的一个问题。(3)有关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数字资源储存在只能通过技术才能回取的环境中,所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保证数字资源与回取技术的相互匹配。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扫描、压缩以及元数据规范等技术在理论和具体实现上都在不断发展,而且变迁升级的速度很快,这就导致了已有数字资源在存取上的老化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新的存取技术向下不兼容或兼容性差的话,原有资源就可能无法顺利地读出。所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光祚.论网络时代的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6):166-167,169.
[2]顾朝晖,朱伟铃,孙红卫.数字图书馆信息自由权和知识产权的冲突[J].现代情报,2008,(9):73-75.
[3]郑永田,英振轩.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