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论写作的扛鼎力作
2009-07-10钟罕逊
钟罕逊
摘要: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音乐学专业学生对音乐学文论写作感到困难,而且,适合大中专院校音乐学学生和研究生的写作教材少之又少。文章作者力荐《音乐学文论写作》一书,并对这本教材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音乐文论;写作;评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2-0060-03
手捧居其宏、冯效刚著的《音乐学文论写作》,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三国时曹丕在其《典论·论文》时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居其宏无疑是在音乐这不朽之盛事中,身体力行,默默耕耘,沿着“著作等身”的道路奋勇前进。音乐文论写作对于如今相当多的音乐院校学生来说,无疑是心腹之痛,即使是研究生,也是勉为其难。正如居其宏在《音乐学文论写作》(以下筒称《文论写作》)引言中所述:“搜遍北京与南京的各大书店,(论文写作教材)竟然无一有售。”《音乐学文论写作》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凭着多年的写作经验和从教体会,边写、边教、边总结经验,如今这部教材问世,无疑是“填补空白”的一件大事;对于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授课老师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解决了缺乏教材的大问题。
这本《文论写作》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对音乐学研究及写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简要介绍;中编是本书的主体部分,把音乐文论写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践过程,分为选题、篇章结构、论述论证等11个环节详细阐述、细致分析;下编是范文解读,对12篇具有典范意义的论文进行全面解读或重点分析,它不但囊括了论文的各种形式,而且还从文章分析的不同侧面下手,以便写作时参考。因而,该书十分适合大中专院校艺术类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写作教材使用。笔者以下将抓住这三部分进行重点评析。
上编名之曰“元理论”,主要对音乐研究及写作实践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了一番概略性介绍。在第一章里,作者首先谈到过去音乐界对音乐文论写作目的的“误区”,他指出:
前些年,在音乐界,甚至在音乐学术界,存在一种看法,即认为音乐是听觉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其音响形式之精妙和无究魅力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因而是“不可言说”的;而音乐评论硬要言说“不可言说”之物,故而总是言不及义——这个“义”指的就是音乐自身的内涵和自律的美质。
根据这一认识,这些学者得出结论:
音乐批评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甚至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从而将音乐批评的功能与作用彻底消解。
这也正是为什么音乐评论至今仍跟不上音乐事业的发展步伐,连一本象样的教材都没有的根本原因。接着,作者对音乐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做如下定义:
人类出于其求知本能和宣泄天性,以历时性或共时性的音乐事实为对象,以理性思维和逻辑推演为基本方法,以概念和语言为基本工具,阐发其关于音乐艺术的评价、体味与感悟。
注意,没有概念和语言,人类何以能评价、体味与感悟音乐?作者在此有力地批驳了过去音乐界的那种错误看法,也为音乐评论正了名。
接着,作者就音乐学研究及其文论写作目的罗列了9条,包括帮助人们欣赏、理解、评价音乐作品,揭示音乐的本质及其种种奥秘,阐发音乐专家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等等。条分缕析,说得十分明白。
而后,作者从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的角度,认识并阐述这两者的关系。学术创新是作者多年来的不懈追求,而由于学术腐败之风愈演愈烈,作者对于学界内抄袭、剽窃,靠剪刀加浆糊拼凑论文之歪风深恶痛绝,他已在各种音乐报刊杂志上呼吁多次,所以在这里,他下了大力气进行正本清源,目的是让广大的学者、学生与研究生们,先要会做人,然后才会作文。
第二章是音乐学的学科定位与范畴。基于目前的各种教材对这方面谈论较少,作者认为有必要去厘清,所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定位问题说清楚。其中,对音乐学科的定位,作者就按照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逐级而降和远略近详的原则,使我们对方法论的科学运用和掌握有新的认识。而对于音乐学的基本范畴,尽管分支众多,叙述不便,但作者只寥寥数语,用点睛之笔便把各个分支说得一清二楚,让人叹服。
第三章是音乐学文论写作的三大原则,这里已进入文论写作的主题,作者主要从理论与思维的高度,分清研究与对象的关系,研究与资料的关系,研究与写作的关系。过去在各种写作教学中,有关这三者的关系都提得较少,而这是作者根据个人的创作经历,在写作教学中一再坚持的观点,所以,作者在此不遗余力,条分缕析,把各自的内容和这三者的关系梳理得明明白白,其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积累下的真知灼见。
第四章是音乐学文论的体裁,作者从学术专著、文集谈到传记、年表等16种文体,基本囊括了所有音乐常见文体。本书的重点是文论写作,但作者为了方便广大学生的实用需要,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将“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的资料汇编、文集、普及读物和工具书,都归入音乐学文论的范畴之中”。作者的苦心可见一斑。可以想见,作者需要查多少资料,找多少位音乐家及其作品,而后加以浓缩、加工,才能汇聚成如今这教材上的22页内容。
第五章的音乐评论和第六章的音乐学研究方法,大家可以从网上搜寻,结合作者不同时期的评论文章,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照、分析、揣摩、领悟,必能从中学到许多破解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此书的中编名之曰“过程论”,是主体部分,作者将文论写作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践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解为“选题、立论”等11个环节。为了方便学生对文论写作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作者将笔触探入到每一环节的深层结构之中,对其规律和特点、方法与技巧以及容易发生的错误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和细致地分析。更可贵的是,作者还根据每一环节的特点,随时引进正反两方面可供运用的实例,进行有针对性地解析和点评。
众所周知,高考时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以艺术类的文化低分进入艺术院校,这使得他们对具有深度的课程难以吸收,他们大多对学习艺术概论、美学原理等理论课感到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写出一份有份量、有深度的论文了。即使是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毕业时,交上来的论文也常常是文理不通,惨不忍睹,需要多次指导,反复修改。所以,可以想象,自2002年作者接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系本科三个年级的《音乐学文论写作》至今,所付出的精力、所取得的效果,确实是惊人的。这本教材应当说是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是一本文论写作的实用操作指南。如居其宏文中的“小题大做”部分,在叙述中,作者不但打了比方,而且还从操作层面与学理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以西方音乐史为例,从欧洲歌剧史——意大利歌剧史——威尔第的晚期歌剧——威尔第和他的《阿伊达》,论题由大到小,最终落到实处,让人一看就明白。同时,作者又举出不同的选题并加以比较,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小题大做”。
下编名之曰“范文解读”,这些范文都是居其宏在教学时精挑细选出来的著名学者的优秀论文,代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范文,掌握了这些范文,写起论文来就可以得心应手。但要想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解读或重点分析,以帮助学生切实把握住范文之好以及何为好的真正奥秘,确非易事。居其宏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冯效刚博士。
解读“范文”最怕流于平淡,成为“狗尾续貂”之作。从冯效刚《文论写作》下编中可以看出,冯效刚对“范文”进行了深入析读,他在反复阅读、揣摩一些名家名作之后,终于悟出其中的写作奥秘:一是抓住这12篇范文的亮点和特色写出自已的亮点和特色;二是既要从文艺理论、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理解、评判这12篇范文,又要从音乐鉴赏、音乐批评的角度去理解、评判这12篇范文。我看他完成的12篇范文解读,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清新的语言、透彻的分析、准确传神的评价、挥洒自如的个性阐释;更不要说那丰富多彩、个性各异的论题、副标题,以及明白晓畅、一语中的的小标题。在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中处处可见作者的深思熟虑和精雕细作。更重要的是,作者保持了全书的风格与笔法的统一,行文与文气的一致,使得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在此稍举一例,请看冯效刚对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一文的解读。
郭乃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音乐学家,写此论文时已71岁,他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国音乐学研究,长期处于“左”的干扰之下,谈作品不能牵涉到音乐家,使“人”变得十分敏感,到了“谈人色变”的地步,为此,郭乃安写下此讨伐檄文批“左”,在当时“左”的思潮仍在猖獗之时,挺身而出,公开向四人帮的残存爪牙叫板,痛快淋漓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谈音乐作品必须牵涉到人——音乐家,这是何等胆识和气派而这篇文章的入选也确实体现出居其宏慧眼识佳作、独到的眼光。冯效刚在写此文解读时,紧紧抓住郭乃安从不同侧面理直气壮的评论,要谈音乐就必须对“人”给予关注,以“人”这一根本,对音乐现象加以评说。先看题目:《高屋建瓴高扬“人本”思想》——有力地揭示郭文主旨——音乐要以“人”为本。接着冯效刚从选题原则、论证结构、学术宗旨及语言风格这4个方面对郭文进行解析,不但从思想深度揭示出郭文深厚的内涵,而且从语言结构、论证手法等方面剖析郭文何以能达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高度,分析说理都十分精当;从具体问题的把脉到学理的辨析、阐释,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果读者在阅读这篇范文解读时,有心再把郭文找来对照着读,就会发现这两篇文章凸现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一致,理论探索与批评践行的互动融通,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文论写作》的另一个亮点是对现代方法论的评述。试以一例说明:
最近一位研究生拿了于润洋先生的《悲情肖邦》给我看,说他的毕业论文就准备写肖邦的音乐作品分析。我问他看过《音乐学文论写作》吗?他说没有。我建议他好好看看。我针对于润洋在书中所提到的、根据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来分析肖邦作品对他说,你对照居其宏在《文论写作》上有关“符号学批评方法”的论述,参考于润洋的旧作《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中涉及的音乐哲学问题》,然后再去分析肖邦的作品。这位研究生听了以后先困惑(因为他一下还理解不了我的意思),后兴奋。几天后,他跟我说受益非浅,感到自己似乎已经找到选题的研究方法了。
举这样一个例子要说的是,从居其宏对这些现代方法论的评述中,分明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刻苦钻研和方法论上的领先地位,他和于润洋先生一样,一直站在学科前沿,早就把这些现代方法论烂熟于心,所以在写评论时才能如鱼得水,这正是他在方法理论研究上先人一步的魅力。
在如今各类专著泥沙俱下的时代,居其宏、冯效刚所著《音乐学文论写作》确实是文论写作教材中的精品,也是各类文科大中专学生、研究生写作的好帮手。无疑,身边备一本这样的教材,反复研读,在写作上必有可喜的收获,因此,称其为音乐文论写作的扛鼎力作毫不为过。
责任编辑:郭爽
参考文献:
[1]居其宏,冯效刚.音乐学文论写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To Comment on Ju Qihong and Feng Xiaogangs Musicology Thesis Writing
Zhong Hanxu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quite a lot musicoloy students feel it is difficult to write musicology thesis, and there are only few writing materials suiting for them, so the author makes an deep-going analysis on this Musicology Thesis Writing,which he recommends.
Key words:
music thesis; thesis writ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