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呼唤新作业观

2009-07-10王汉林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评判开放性探究性

王汉林

应试教育下作业是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历来也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然而长期以来,作业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内容日趋封闭僵化,方法、手段日趋机械单一,注重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缺乏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都发生了转变,我们又该确立怎样的“作业观”呢?

一、正确地认识作业

笔者以为,作业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功能:一是检查和巩固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重在创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三是检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全面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其中,巩固和检查功能是传统作业观的主要方面,而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才是新课改下新作业观的重要特征。因此,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检测巩固、扩展应用,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都是为了教与学的需要,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

二、合理地布置作业

既然做作业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那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注重作业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有效性,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就应该是老师必须把握的最基本的原则。

在作业的内容上,应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作业的内容应尽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联系生活,关注时事;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要避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杜绝填充性的作业,讲究作业的层次和针对性。

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体现创新性、多样性和合作性。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环境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书面文字式、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实践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是老师或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或由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

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新课程环境下的作业,更多关注作业的质量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二是要有差异性,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原则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精而有效”。

三、科学地评判作业

科学地评判作业,首先要明确答案的多样性和评判的互动性。新作业观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等,决定了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评判学生作业时摒弃过去用“标准答案”来衡量的观念,树立“言之有理即可”的思想,甚至树立向学生学习的思想。由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老题的评判就难免会有缺漏或错误。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反批改,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批改中,缺漏可以得到弥补,错误可以得到纠正。不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深刻,老师也能与学生教学相长。这样学生更能大胆地探究、无忌地表达,使作业真正取得实效。

科学地评判作业,还要重视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业的评判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只区分等级,却缺乏激励。在新课改环境下的作业评判过程中,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过程中来。学生通过自批、对批、互批、轮流批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作业评判中来,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又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作业评判中,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其成功之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如果……,将会多么……啊”之类的说法,就远比直接指出种种缺点、不足,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获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作者单位: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评判开放性探究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