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情感与绘画创作的关系分析

2009-07-10付卫东

文学界·人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关系主体绘画

摘要:一切美的源泉来自人的心灵,没有心灵深处的折射便无所谓美。绘画是画家心灵内在感觉与外在物象的结合,绘画作品外化并体现画家主体的内心情感,是主体内心世界的诠释。绘画创作使得画家将内在自我转化为感动自我感动他者的绘画作品,从而使得绘画创作成为情感现象和现实对象的叠合与溶造,成为内我和外我的过从与交织。因此,绘画创作是画家主体表现社会、表现生活、表现自我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跟随自我情感的引领并为其左右,最终将情感与生活凝结在绘画创作中,从而使主体自我的心灵具体化、图像化、物质化。因此,在中,主体情感与绘画创作有着无法割舍的过从关系。

关键词:主体;绘画;情感;关系

中图分类号:J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138-02

作者:付卫东,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河南,安阳,455000

主体情感与绘画创作的关系如此密切是显而易见,史前文明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绘画并非高深莫测,岩壁上信手涂鸦,其实是个性、自由、心灵化的表现,处于人类思维零起点的状态。史前文明的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于是在他们所居住山洞石壁上发现的绘画内容是以为生存而进行的捕猎纪实,从画面一些符号的考证,如大型动物猛马、野牛、训鹿等,人们以这些动物为绘画表现对象的目的是希望狩猎成功,表现了原始时期先民们的狩猎生活和意识形式。记载着人类最原始的生活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绘画创作主体始终跟随自我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引领并为其左右,最终将情感与生活凝结在绘画中。从古到今,绘画一直遵循着这个不变的规律。

一、关于主体情感

随着绘画历史的发展,画家通过创作,以画作展示的方式言语与阐述。画作成为画家心像的代言者对他者进行表达。画语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与判断。绘画作品以画布、颜色的组构为载体,由画家构建成表述自己观念与意思的表达载体,画作的创作承担着画家的自述与自白。

从绘画的艺术特征来看更加反映出这一点。画家往往更注重绘画语言的表述,充分运用材料载体来关注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同时,更加强调绘画语言风格,强调自我面貌的凸现;强调自我情感的张显;强调绘画所反映出的现实现象。这包括绘画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归结为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在这些表现形式里,任何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无不述说着画家对于社会,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感情的表露。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中纺织女工的典型形象,描绘了两个不同阶级的妇女,这种触目惊心的对比,画家的同情在纺织女的塑造中完全展现了出来。绘画的创作不但与现实的生活有着内在的联系,还与画家的主观情感密不可分。印象主义尤其明显,画中丰富的光色变化,充分体现出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中光与色的高度敏感。后印象主义者更是要求表现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梵·高的《星月夜》中记录了画家个体情感的动荡。我们仿佛看到画家那颗凌乱的心中孕育的平衡——完全运动中的静止,无限复杂中的统一,纯粹相对中的绝对,永恒现实中的未来,在充满了喧嚣与骚动的星月夜里,显示出默然沉寂中永远不可言说的永恒存在的迹象,此时,生活已经是这种巨大的外界意识统治下的一次新画笔的作业。《星月夜》成为画家躁动不安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外化,包含着画家精神创伤的某种成分。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是人类的共同命运,画家必然负载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取向,但同时,画家其生活的场景的体验又是独特的,经历和经验的独特性使得其以自身独特的感受来把握人类的这些共同问题,因此,以此为依据形成的绘画风格就带有其唯一的个性风味,如阳光化雪般的自然流淌。画家情感的漩涡会随生活的大流而飘移,形成绘画作品的发展和脉络。画面的每一个时期都展示着画家阶段性的性情和涵养。绘画不断发展到现代,绘画与画家的情感的过从关系显得更为突出。当代画家更注重人类生存的状态和对自然世界的理解。生命存在的实感,渗透着一切客观的、主观的、理想的、表达的主体意识痕迹,此刻作为人所拥有的一切,记忆、经验、血液的流速,心跳的节奏、皮肤的干燥、呼吸的急促、不断涌现的奇怪念头、阳光的强弱、空气的干燥、气温的冷暖、屋内屋外的杂音……这一切搅混在一起。 此刻的画家主体已不是普通的人,是特殊状态下特殊的人,是艺术的工具、是艺术操纵的人。在这里,艺术的价值被揭示、被创造、被呈现。

二、关于绘画创作

主体自身的改变导致其内在世界的改变,绘画创作包含两层意思:绘画作品的产生和人的产生。绘画作品包含着人的精神和物质价值;人包含着自然和伦理价值。所以在现当代的绘画创作中,绘画为人们提供视觉与精神大餐。很明显,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世界和与其并存的社会灵魂。我门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感觉到画中画家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是一种人格,画家内心中对社会及自我本质的一种认识。他们把对这种认识表达在画面上。用一种以带色的、形象的、具体化了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引发人类普遍性的关注、思考。

绘画创作与画家社会生活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绘画也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画家的内心情感和他所生存的社会,是画家生存场景的折射与镜像。西方现代解释学家指出:一件作品的重要性可能会随时代的背景不同解释会改变,但作品的基本意义却永远不会改变,它是作品的客观存在。从古代的现在的或者是国外国内的一些比较著名的一些画都能看出这一点。在自我抑制不那么深重的社会里,当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变得丰富而深刻,与社会的联系变得多样频繁时,艺术家不再满足于“自言自语”般的个人描写和抒发了。更多的艺术家用绘画展开一种与外部环境的对话,并将这种话语权运用于社会批评与评论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的自我是一种开放、变动的自我,艺术家通过对自我的改变,扩展与消解,来获得一个对于更大范围内的、更大意义上的自我的深刻了解。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西方,许多意术家以自画像的形式参与社会批评与社会评论。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也制约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一过程来看,首先参与沟通活动的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的过程包括艺术家获取创作灵魂与信息的过程,以及通过作品传递信息给观众的视觉交流过程。绘画创作在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社会之间架起一众桥梁,承载着艺术家的观念与思想,外化着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的人生话语浓缩,寄居在绘画的画语中,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与情感的话语与宣言在这里转化为自画像作品形式,这是艺术家采取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也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所选择的途径与方式,这种方式包涵了交流主体的易位,即艺术家本体的话语方式与权力易位于画作,此时,自画像成为艺术家的“代言人”,全面替代艺术家进入沟通的渠道,从而造成真正的主体缺场的沟通与交流状态。观众面对的交流对话者仅是画作,这种交流是人与画的交流,而非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流,从艺术家的话语到艺术家的画语,必然使得画语与观众的交流产生错位。这是第一层意思上的错位,画作——自画像是否能够全面替代艺术家的主体地位而全面承载与反映本体的观点思想,这是其一值得思考与研究的地方。如立体派画家比加索(格尔尼卡)。这幅创作有很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的巨幅油画。我门可以感受到,画中正发出撕裂的哀鸣的马,是遭受苦难的西班牙人民的象征,反映了战争时期人们产生的强烈恐怖的气氛。我们应常常问一下绘画的起源是什么?绘画使我们暂时脱离现实的世界。在绘画中,我们不再受到统治或奴役。在此意义上,绘画是一种解放。绘画使我们可能与未知事物相遇,这也是原始艺术的动机之一。绘画使我们了解了现实。

三、关于过从关系

油画美的发现与感悟来自画家的情感,来自社会。是画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而油画也反映了人类生存状态,反映画家的内心情感世界。那么,假设或暂认为自画像即艺术家思想信念的全部外化,在展示与显露出艺术家话语的时刻,观看者的主客观条件又成为交流与沟通中的第二个重要环节。观看者的生活生存状态、文化背景与社会地位、个人喜好等等因素。交流与沟通离不开表达与接受,表达者与接受者是构成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自画像的展示行为过程中,自画像以画作的方式表达,观看画作的人则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这种无声的诉说。必然伴随观看者参与自画像画作的看与沟通释读的过程中,于是,这一沟通的前提便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之上:观看必然以个人的、自我的眼光和结构去判断与接受。不同观者必然以不同立场、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的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兴趣去产生综合印象。因此,在自画像的沟通过程的之前,最初已经形成了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的错位,从而使得这一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变得远离艺术家最初的本真与意识。这种错位的沟通状态同时促成与生发出观者对艺术家初衷心像的猜测与误读。时位空间的转移与变化,包含着后人对前贤的猜测与推理,力图显露原初面貌与状态的释读与求证,同样可划入错位沟通的范围。达芬奇自画像与蒙娜丽莎。错位的沟通给释读者带来了误读,误读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对原始面貌与状态的歧义。画家的思想情感与观念受制于定画者,换句话讲,画家的情感思想与观念的表达是被限定在某种条件与制约下的表达,是带着锁链的舞台。而在自画像中,画家则能够在这样一个自我的空间里更加直接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用手中的画笔与画布,宣讲着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自画像作品,画语着画家的自我情感与内在的心理世界。自画像的画语成为画家话语的空间与舞台。

四、结语

油画艺术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品质:诚实和非凡的想象力。它在这个极端的秩序化带来的呆板和枯燥,同时又极端的非理性造成的暴力和破坏构成的世界中可谓是“最后的情感”和最高的智慧。它是有生命力的,有情感的。油画与画家社会生活的内心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最真实的情感就没有真正好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来自画家情感,来自社会生活;油画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画家情感。我们遵循着这一真理,在艺术道路上谱写油画最精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英).商务印书馆:2005

[3]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 伊曼努尔·康德.判断力批判(德).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关系主体绘画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