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述翁文灏对中基会的贡献

2009-07-10

文学界·人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董事胡适

韩 芳

摘要:翁文灏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地质学家,曾担任中基会董事、会计、科学研究教授等职。期间,他借助中基会发展中国地质事业,推动了中国地质学发展;在抗战后期为中基会存废等问题不辞辛劳,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关键词:翁文灏;中基会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124-03

作者:韩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我国早期杰出的地质学家。中基会,全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是负责接收、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美国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所成立的专门机构,于1924年9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翁文灏在中基会召开的第4次年会上当选为董事、名誉会计和尚志学会纪念静生生物调查所委员会委员;后来又当选中基会静生生物调查所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基会执行委员、董事会主席、计划自然历史博物馆委员会委员、科学研究教授、教育事业及计划特种委员会主席、紧急委员会主席等。他参加了该会召开的大部分年会、常会、执委会和财委员会联席会议,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未有专门论及翁文灏与中基会关系的文章,笔者才疏学浅,试着略作简要介绍,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诸方家有以教我。

一、发展中国地质事业

美国第二次退款伊始,国内外关于中基会董事的人选问题就存在激烈的争论。为实现其发展中国科学的愿望,推动中国科学尤其地质学的发展,翁文灏对中基会的董事人选也十分关注,力劝地质学家丁文江加入中基会。1924年9月1日,全国教育团体召开联合会议,丁文江作作为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代表人物被选为中基会14位中国候选委员之一。翁文灏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不断劝说丁文江,希望其积极设法入选中基会。但丁文江本人对中基会董事一职却不十分在意。他在致胡适的信中说,“我对于这种事本来毫无兴味,这一次因为翁咏霓再三劝我为地质调查所设法,才不得不出头。[1]”9月16日,大总统令公布了中基会董事名单,中方董事与原候选人名单有较大的不同,丁文江被挤掉了。但让翁文瀚聊以自慰的是,10月份,国务院又正式补聘丁文江为中基会第1届董事。

1926年,翁文灏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为了改变地质调查所经费拮据的状况,他和丁文江共同努力,积极向中基会寻求资助。同年,中基会召开第一次常会,会上决定于1926-1928年度学术团体补助项内,给予地质调查所每年35000元的经费,用于补助调查研究事业及设备,这是22个受补助学校及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除北京图书馆外受补助额最多的。1928年6月,翁文灏当选为中基会董事和名誉会计。在他的奔走下,1929年,中基会在第5次年会上决议通过在1929—1931年度,每年给予地质调查所5万元补助,用于发展地质调查研究。此后,地质调查所在中基会历年所提供的补助金当中,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黄海化工研究所及其他科学团体相比,所获得的补助金额一直是比较高的。翁文灏利用中基会的资助,增添了许多书籍,1926—1929年间增添书籍杂志类6372册,书籍参考书类688册,地图3037幅;1929—1932年间又增添了7655册、1954册、13239幅。[2]两期相比,后期明显在数量方面增进不少,地质调查所成为了当时全国地质学藏书存图最富之馆。

(a)非常时期停止年度报告,战后中基会第十六次报告(1947年12月),重行整理战时财务状况,故为综合报告。(b)中基会自1930年度起,将土壤研究与调查委托地质调查所办理,并负担全部经费,然经费不在此列。(c)自1944年度,中基会停止对地质调查所之补助,战后恢复。(d)改项补助费包括中国科学社维持费以及生物研究所补助费。(e)包括湖南地质调查所,西北科学考察团,西部科学院,青岛观象台等。1938年以后之补助款主要针对贵州省立科学馆以及桂林科学院之用,至于其他医院以及各种学会的补助费则不在此列。

担任中基会董事期间,翁文灏还努力为地质调查所同仁寻求资助。1929年,受中基会补助的区域地质学家、地层学家、地质调查技师赵亚曾在野外考察时,不幸遇难,妻子及子女生活无靠。翁文灏感其为学术牺牲的精神,深表悼惜,在中基会第四次常会上,报告了赵亚曾在云南昭通遇匪被害一事,殷切希望中基会能够拨款作为赵亚曾遗孤教育费用。报告被一致通过,并请其拟具抚恤办法提交执行委员会。随后,中基会召开第25次执委会和财委会联席会议,通过了翁文瀚拟定的拨赠赵亚曾君遗孤教育费三千元的详细办法。

1930年7月,中基会召开第6次年会,翁文灏详细报告了中基会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同时,以“欲专力于学术研究”为由,提出辞去中基会董事一职。为了感谢其指导中基会事业、管理中基会财政之特殊成绩,中基会决定在“科学研究教授席”中,为地质调查所设地质学研究教授一席,聘请翁文灏担任,每年经费7200元。按照规定,“科学研究教授”席位每年最多不超过五人,任期以五年为限,主要任务是实行及指导科学研究。翁文灏主要研究地质学兼及地理学。期间,他废寝忘食,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为所务繁忙,他又于1933年辞去了该研究教席。

翁文灏担任中基会研究教授期间所取得的成果[4]

1930年,中基会第6次年会上,决议通过了一项土壤调查计划。该计划决定试办三年,由地质调查所负责该项调查的组织实施和调查报告的出版。三年之内,该所可聘请外国专家一人或二人,同时注重本国人才的培养;将所调查的土壤区域做成略图,并选择农业重要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为了完成该计划,地质调查所成立了土壤调查室,翁文灏亲兼主任。他广泛收集土壤方面的书籍,有土壤学杂志、德国白朗克氏的土壤学专篇以及全部的化学摘要杂志等,以供土壤调查室及其它各部研究之用。同时,他还努力与国外学者进行沟通,加入了国际土壤学会与美国化学会,获赠了该会一切出版物。为了更好的完成调查工作,翁文灏还聘请了北平农学院王正君教授、菲律宾农业大学教授潘德顿(R.L.Pendleton)和美国土壤局技师梭颇(James Thorp)等进行研究指导工作。潘氏除了指导中国技师工作以外,还翻译了《热带土壤生成方法》和《热带土壤》,供调查所研究所用[5]。地质调查所在中基会资助下开展的土壤调查,前所未有,此项工作,不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中国的经济复兴也深有裨益。

二、抗战期间及战后的不辞辛苦

1936年4月,翁文灏又被增补为中基会董事。1937年,他随孔祥熙赴欧。为了不耽误中基会的日常工作,翁文灏频频致函好友李叔华,托其代理中基会的执行委员职务;并就中基会的工作方针致函胡适,希望中基会能够继续资助地质调查所,在留学补助金方面,采取相应的方针,“以指示有志青年以适当进行之方向” [6]。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面对国土日益沦丧的局面,翁文灏对中基会是否能继续维持其工作很是担心,他在致函胡适的信中表示:“甚希望此会能够保全若干科学及教育机关,不但按时补助,有时恐有更出积极态度之必要。[7]” “此一团体实有增加新血液之必要,否则逐渐消沉,至可惜也。此事可否请兄与在美董事一为商洽,电致董事长及总干事长努力促进。[8]”太平洋战争发生后,翁文灏被推举为中基会紧急委员会主席。在此之前,庚款已于1939年停付。1943年,南京政府于考虑裁撤庚款机关,其所经办的教育文化事业由教育部接洽或另设相关机构进行办理,中基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使中基会度过“存废”危机,翁文灏与周贻春、蒋梦麟等多次商谈,致信胡适、施肇基,询问在美董事的意见,同时向孔祥熙、宋子文进行游说,最后直接上书蒋介石,极力陈述永久维持中基会的理由以及国外对于撤销该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响。翁文灏的努力没有白费,1944年底,新任教育部长朱家骅上台,同意中基会维持原状。

抗战结束后,鉴于中基会资金的缺乏,翁文灏建议 “尽量减少分散补助而努力几种扼要的提倡……中国需要积极帮助的文化机关,可分为三类,一为大学,二为图书馆,三为科学研究机关……此次战后,中国总有若干份量的经济建设,此为中国由旧转新的重要机会,中基会必须对此新机有所贡献。……在许多科目中,中基会对于医学方面无须出资帮助……国际合作之促成,为中基会应注重之工作,可致力的途径约有下列:(一)延请美国著名学者至中国讲学或共同研究;(二)协助中国学术专家至美讲学或参加研究;(三)使用在美之中国学院,……[9]”并希望胡适等积极从旁协助,向美国热心援华的方面商洽资助。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时局的逆转,中基会所监管和代管的基金大不如从前,渐渐成为了强弩之末,他的这些建议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1949年,中基会将所有帐目、资金、债券等转出大陆,移至纽约,翁文灏则于同年的一个下午悄悄飞往法国。1950年1月6日,中基会代理干事长胡适致电翁文灏,盼望其能赴美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基会董事会议。翁文灏复函表示,“中基会目前在国民政府时代始终委曲求全,现在共产党政权之时,不可自行拆台,授人口实。[10]”同时函复梅贻琦,告知其不能出席中基会在纽约的会议,并请辞中基会董事职务。1951年,翁文灏经香港回国。中基会于1972年移至台湾,至今仍在活动。

中基会董事由中美双方十五人组成,其中国十人,美国五人。最初,董事由中国政府委派,后来由董事会自行选举继任董事,原则上每位董事的任期是五年。“中基会不是完全无疵,但它的多数董事是很可敬爱信任的”[11],即使身为名誉职位,也“殚精竭虑,倾注大量业余时间,为基金会服务”[12],在供职期间做出了许多业绩。翁文灏即时如此,在中基会的历史上,他的成绩有目共睹。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260-261

[2][5]中国近代史所藏.胡适档案2295 国立地质调查所1929-1932年报告书, 国立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民国二十年三月至二十一年三月工作概况

[3]杨翠华.中基会对科学的赞助[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65):186

[4]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缩微文献QK/000132中基会1926—1933年报告所制

[6][7][8][1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354,386,526,271—272

[9]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16-20

[10]李学通.翁文瀚年谱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P362

[12]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P190

猜你喜欢

董事胡适
认真对待“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
董事平权:消除独董履职障碍
黄侃妙试胡适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星期日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