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2009-07-10欧艳君欧朝军

文学界·人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歌谣湘西美育

欧艳君 欧朝军

摘要: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塑造学生崇高精神品格;有利于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有利于体现学生个性;有利于构建学生主体。

关健词:湘西传统美育资源;语文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52-02

作者:欧艳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湖南,吉首,416000/欧朝军,长沙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8

具有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情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歌谣、建筑、服饰、饮食、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构成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是指湘西地域过去历史上形成延续并积递下来的,而且对现实及未来都有潜在影响的自然的社会生活的和艺术美的,一切对形成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有用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1]这些资源被广泛运用到旅游、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解决部分青年就业问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语文(指湘西民族地区小教大专班语文教学,后同)教学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情感。

一、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一)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顺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考察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考察成果。[2]湘西传统美衣资源分为湘西传统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和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3]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珍贵的本地文化瑰宝。

(二)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新世纪培养小学教师的要求。小教大专班学生毕业后承担县、乡、村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许云昭在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语文》序中指导出:按“全科型”模式培养这批学生,即使他们成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4]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小教大专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三)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顺应了湘西小教大专班教学要求。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渗透在小教大专语文教学中既能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与湘西州农村教育及新课标相适应的合格小学教师。

二、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湘西民族地区学生熟悉本土的风土民情,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关注本民族的兴盛、发展。语文教学中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具体围绕湘西歌谣这一传统美育资源展开:

(一)结合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要求收集整理湘西歌谣。

湘西歌谣在湘西一代流传甚广,他们祖祖辈辈形成以歌会友、以歌联姻的习俗。每逢节庆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赛歌。歌谣内容有生产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人物传说歌、儿歌、杂歌等,反映湘西人民勤劳,善良、勇敢为追求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广泛发动学生到家乡去找歌师;到图书馆去借阅相关资料;到网上去查找相关内容;采用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整理湘西歌谣。通过学生的积极行动,把能够反映湘西的人文、风情、民俗等内容的歌谣展式出来。例如:

烟子烟,莫烟我,

我是天上梅花朵。

猪夹柴,狗烧火,

猫儿洗脸笑死我。

学生在收集、整理、走访、座谈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与社会交往、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分析特点。

课堂中要求学生从湘西歌谣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学习领悟。如将收集整理的近百首歌谣,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析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他们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湘西歌谣的思想情感:歌谣内容集中反映湘西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顽强、坚韧、乐观、向上的精神。湘西歌谣艺术特色呈现出如下特点:常运用比喻、起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增加歌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湘西歌谣的表现形式:句式一般以四句七字为一节,自然分段,通常一、三句或二、四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在挖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可以采用四句七字的形式创作歌谣,称作四句七字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乐趣。

(三)结合课堂阅读,通过写作训练应用歌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5]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材中有诗歌和小说的篇目。老师可以首先介绍这些诗歌、小说的思想情感、文章线索、写作背景、故事主人公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审美特点。然后在课堂内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能再现课文里的人、事、物的内容。例如学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篇课文,首先介绍这篇小说节选自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小说,全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呈现出如世外桃园般美丽湘西世界——边城的环境美、人性美、语言美、。最后学生即兴创作四句七字歌,再现沈从文先生笔下美丽湘西世界。课堂上学生略作思考后纷纷发言,朗读他们的作品,赢得阵阵掌声,并被湘西电视台播放。他们的作品精彩纷呈,例如:

酉水河上一孤舟,

河流清澈水悠悠。

风和日丽碧波上,

鱼儿聚会浅水游。

凤凰吉首秀为美,

保靖花垣雄为美,

古丈龙山险为美,

山美水美人更美。

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课堂时间有限,他们自己利用课外时间继续创作,交来300多首自创歌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写作能力。

三、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湘西歌谣呈现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等美的因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愉悦性等美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中在收集整理分析运用歌谣的过程中能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志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6]湘西歌谣的收集、阅读、运用可以是学生语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滋养,让他们学会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又由课堂外回到课堂内,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语文就像妈妈,教我如何长大。语文就像我们的眼睛,没有它,我们就是一位盲人,其它所有的知识,我们都不能看见,道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真实感受。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崇高精神品格。湘西歌谣以反映湘西人民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收集整理阅读鉴赏歌谣渗透于语文学习中,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有利于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歌谣,可以把以往老师教学生被动学、满堂灌的课堂氛围改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教者神采飞扬,学者情绪高涨。

(五)有利于体现学生个性。歌谣的创作既可以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也可以是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们呈现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从中体现学生个性,他们的创作潜能得到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加强。

(六)有利于构建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歌谣,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四人为一组自主交流,讨论完成,也可以独立创作完成,这个过程构建了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育资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参考文献:

[1][3]张卫民,黄文伟,吴文生.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构成及开发价值.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4]许云昭.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语文》序

[6]李睿.解读语文素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http://zhidao.baidu.com

猜你喜欢

歌谣湘西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一桥飞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甜甜的歌谣
捉蛐蛐儿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美育教师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