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奥巴马获奖的关键
2009-07-09宫玉涛
宫玉涛
10月9日,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尘埃落定,美国总统奥巴马摘得此项殊荣。“一奖激起千层浪”,在205位被提名的候选人中选择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的决定让整个世界感到意外,包括奥巴马本人。按照主办方的解释,奥巴马获奖的主要理由是:他提出的无核世界理念和他为此所做的工作。
屡有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
创立于190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设5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和平奖应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而不应与其他4个奖项一起在瑞典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也由挪威人负责,具体由挪威议会任命5人组成评奖委员会。诺贝尔的遗嘱还规定,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各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同时,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截至2009年,共有97人(其中女性12人)和20个机构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与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相比较,和平奖的获得者经常引起争议,奥巴马只是被争议者中的一位。例如,1975年的萨哈洛夫(苏联持不同政见者)、1989年的达赖喇嘛(“藏独”分裂势力的领袖)、1991年的昂山素季(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2000年的金大中(韩国前总统)等人获奖都曾引起不少争议。这些争议的产生既有对“和平”理解不同的原因,也有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一些人士政治和意识形态偏见的原因。众多争议的出现,使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公信力备受质疑,以致有人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已经越来越偏离“和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诺贝尔和平奖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抛开争议,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年份的诺贝尔和平奖基本反映了世界多数国家和人民对“和平”的诉求。最近几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日益关注候选人(机构)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努力和贡献。例如2002年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获奖的主要理由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奖的主要理由是:在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7年阿尔·戈尔(美国前副总统)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奖的主要理由是;唤醒人们对全球暖化问题的重视;2008年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芬兰前总统)获奖的主要理由是:30多年来在几大洲为解决国际冲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之付出努力的问题基本都是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评奖,并尽量反映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和平”问题,这是诺贝尔和平奖虽屡受非议,但却能够长期获得世人认可的重要原因。
“核”:奥巴马获诺奖的关键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核扩散在不断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从内容上看。核扩散不仅包括成品武器的扩散,也包括相关的制造材料、装置、运载工具的扩散。从方式上看,核扩散可分为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纵向扩散,即—个国家依靠自己的研发努力最终获得核武器;横向扩散,即通过国家间的扩散方式获得核武器。导致核扩散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加,出于战略、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国家、非国家实体对核武器有强烈的“追求”。这些国家会通过自身的研制、与别国的“交易”等方式获得核武器,而非国家实体则通常通过“交易”获得核武器(主要是获得制造核武器的相关材料、装置和运载工具);一些核国家对本国核武器管理、控制混乱,导致核武器(主要是非成品核武器)流失,俄罗斯以及部分苏联加盟共和国(拥有苏联遗留的部分核武器)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试验,此后公开研制、拥有核武器。2006年10月,朝鲜进行核试验,并公开声称要研制、拥有核武器。此外,以色列是公认的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伊朗、叙利亚、巴西、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或明或暗地寻求拥有核武器,日本、韩国等国家具备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条件,并有生产核武器的潜在“动力”。由此可见,全球范围内的核扩散日益加重,而亚洲正在成为核扩散的重灾区,尤以中国周边为甚。研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越多,核扩散程度就会越严重,世界越不安全。与此同时,以恐怖主义势力为代表的非国家实体对核武器的“追求”正在成为核扩散的一种重要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国家实体掌握的核研制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获得核武器的手段不断增强,从而使得核武器向非国家实体的扩散更为容易。由于非国家实体的非理性,他们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也更大。
由上可见,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理念及其努力难免让一些人浮想联翩:作为当今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国家的总统,奥巴马可以而且会实践自己的理念,从而有助于抑制世界范围内的核扩散。就此而言,奥巴马能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的“欣赏”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核世界理念
2009年4月5日,奥巴马在捷克布拉格发表的演讲中公开表示:美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倡导无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奥巴马的无核世界理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美国将减少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作用;立即与俄罗斯谈判,以新的战略武器条约,取代将于2009年12月6日到期的现有条约;迅速采取措施批准《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寻求一项可核实的停止生产裂变材料的国际条约;推动国际民用核能合作,促进国际核燃料库概念:4年内在全球回收不处于有效监管下的核材料,等等。2009年9月,作为首位主持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以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总统的身份亲自主持了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安理会第1887号决议,呼吁各国致力于推动防扩散与核裁军。奥巴马援引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话沈“核战争没有赢家,永远不应发生。无论面临多大的障碍,我们减少战争武器的努力都不能停歇,直到核武器从地球表面消失为止。”
奥巴马的无核世界理念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效果还有待验证,但这注定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首先,奥巴马及其政府究竟能为此付出多大努力已经引起不少人的质疑。奥巴马声称,美国会从自身做起,为建设无核世界做出表率。但他又强调,核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世界其他地方所有核武器消失之前,美国不会先把自己的核武库清理干净。而实际上,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核力量,除了俄罗斯之外,当今世界尚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核力量上与美国抗衡。即使美国和俄罗斯按照计划相互削减核武器的数量,其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核国家。也就是说,除了俄罗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核威慑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核威慑。劝说别人放弃核武器,而自身却不想放弃核优势,怎么能真正建设一个无核世界呢?其次,核武器的不对称威慑效果让很多国家和非国家实体难以割舍。作为一种有效的威慑工具,核武器可以产生不对称的威慑效果,即,在双方的综合军事力量处于不对等态势的时候,处于劣势的一方拥有核武器,就可以借助核武器的强大破坏力。对另一方形成强大的“破坏性威慑”,从而最大程度地弥补与对方的综合军事力量差距。朝鲜、伊朗等国家积极“追求”核武器,从军事意义上讲,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因此,只要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国家间的敌对意识和行为,特别是核优势国家与一般核国家,以及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存在这种情况,防止核扩散的努力就会遇到阻碍,建设无核世界更是难以实现。
对此,奥巴马本人也是信心不足,他认为销毁所有核武器的目标“不会立刻实现”,可能在他此生中都不会实现。(文章代码: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