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09-07-09崔保军
崔保军
摘要:肉制品加工业作为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牧业产值、肉类产量均居我国前列,但是也存在着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对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肉制品加工业;现状与对策;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76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032—02
肉制品加工业作为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牧业产值、牛肉产量、猪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出栏、山羊棉羊存栏、大牲畜存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三位;以双汇、华英、大用、邦杰、众品等企业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河南省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之一,有肉制品工业大省之美誉。
一、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业的现状
1.产品结构不合理。河南省的肉制品绝大多数为猪肉制品,牛、羊肉制品及禽肉制品数量较少;中低档产品多而高档产品少;初级加工品多而精深加工品少;老产品多而新产品少。河南省肉制品在产品结构上中式肉制品生产比重下降,目前不到20%,西式肉制品生产比重达90%。由于肉类生产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盲目的扩大西式肉制品的生产,而忽视了具有中国传统风味的中式肉制品的生产。
2.肉制品加工水平低。河南省畜禽肉类的消费主要以原料或初级产品销售为主,加工转化率目前只有3%~4%(年人均不到2kg)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仅为肉类总产量的4%,远低于国外的40%,发展的空间很大。河南省肉制品品种仅有500多种,80%的熟肉制品为手工作坊产品,高新技术手段在肉制品加工业的应用还十分薄弱。肉制品绝大多数为高温加热肉制品,低温肉制品和生肉制品极少;其中高温肉制品和发酵肉制品量极低,许多中国传统风味的名、优、特品种并未得到发掘、整理和推广,因此河南省的肉制品还无法顾及到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如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低糖类保健功能肉制品几乎没有生产。
3.肉制品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河南省屠宰企业呈高度分散格局,企业规模和品牌集中度比较低,品牌和营销管理意识差、水平低。河南省虽然是产肉大省,但从目前来看,这不仅表现为肉类加工企业数量太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不强,而且肉类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此外,在物流配送、保鲜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传统落后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体系,特别是有80%以上的产品通过集贸市场销售。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出口量小,出口创汇能力不强,总体竞争能力弱。
二、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分析
1.推进养殖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搞好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建设。生猪是河南省肉类生产的主体,所以要稳定存栏、主攻质量,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发展瘦肉型猪;要大力发展以草食、节粮型为主的牛、羊生产,重点引进国外高产奶牛、波尔山羊、优质肉牛等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要把发展牛、羊等草食性牲畜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秸杆养畜示范县和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建设,建立良种繁育中心,引进和推广优良肉牛、肉羊品种,加大对南阳黄牛等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实施养殖和加工系列开发,不断提高良种的普及率和经济效益;稳定鸡、鸭等大路畜禽供应,重点要放在提高品质方面。兔、鹅等草食畜禽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地应积极发展。同时,各地还要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鹤鹑、肉鸽等特种养殖业。重点扶持漯河“双汇”、南阳“清真肉联”、周口“邦杰”、信阳“华英”、鹤壁“大用”、“永达”等30家大型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质量档次。实行发展规模饲养场和小群体、大规模养殖小区以及专业户结合的方式,促进规模养殖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2.培养河南肉制品加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实施名牌战略。肉制品加工产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名品名牌的重大意义,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强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全力打造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推进名品名牌同提高河南肉制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大力依靠名牌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制订好名牌战略规划。从实际出发,在全面分析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名牌战略发展计划。二是要抓质量管理,打好名牌战略的基础。质量是名牌的基础,名牌之所以有竞争力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企业要视质量为名牌的生命,全面落实质量管理。重视市场信息的反馈,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品牌的内涵。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要加大实施名牌建设的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提高肉制品加工产业在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科技协作攻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促进肉制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 从全国来看,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业水平相对比较高,不同的科研院所有不同的科研优势和技术优势,不同的企业也有各自的设备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应该加强科技协作,发挥各自的长处,集中使用现有技术和设备资源,实现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资源整合和强强联合。加强联合与协作,必将极大地推动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明确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的职责,实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共同开展肉制品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力争实现企业、学院、研究院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态势。例如,双汇集团在注重自主开发的同时,始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企业技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与他们沟通和协作,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发展。近几年,双汇通过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双汇与北京工商大学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成功开发了天然级肉味香精,填补了国内天然肉味香精的空白,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中国肉联中心合作成功开发出了猪血综合利用技术,产生了数千万元的价值;双汇集团还积极探索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已经与台湾粮亿公司、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分别建立了联合食品研究所、食品高分子包装材料研究所。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既发挥了企业、科研机构各自具有的特长,同时实现了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
4.加快肉制品加工企业营销手段的现代化步伐。目前,各种高新技术应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安全、卫生、方便、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达国家肉类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冷链”化,采用配送、连锁超市、肉类专卖店等现代化方式经营。这些先进技术和营销方式已经开始进入我国,对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产业升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肉类消费层次的多样性。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应当大力提倡小包装冷却肉生产,通过冷链化物流推动以超市为主体的连锁配送;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热鲜肉的生产流通也要加强必要的卫生和保鲜措施,并经由规范的批发市场形成日益扩大的销售网络和消费者群体。肉类制品则要向品牌民族化、档次系列化发展,注意把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与风味上的民族特色结合起来,瞄准城乡市场不同的消费层次,并在品牌的基础上形成专卖店与连锁经营相融合的销售体系。双汇集团冷鲜肉连锁店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肉制品加工企业借鉴。
5.提高肉类精深加工水平,优化肉制品结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肉制食品的多样性、安全性, 肉制品消费从粗加工食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食品为主转变,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加快升级趋势,对各种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消费将明显增加。而我国目前肉制品品种相对较少,肉制品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作为河南省优势产业的肉制品加工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肉类深精加工,发展高附加值的肉类产品,生产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多种类、高质量的肉制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和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工艺,生产市场前景看好的低温肉制品、具有多种营养功能的保健肉类制品、高档西式肉制品、可大批量生产的中式肉制品等,优化肉制品结构,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应改变传统的中式肉制品从配方到工艺缺少科学指导的经验状态,以科技为指导,从配方、工艺上改进中式肉制品的缺陷,提高中式肉制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中式肉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6.以双汇、华英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一体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企业的竞争能力。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产业链较长,行业跨度较大,企业利润率主要取决于规模及管理水平。进行大规模整合,提高企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实现河南省肉制品工业的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河南省要充分利用肉制品工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以双汇、华英、大用、邦杰、众品5个肉类加工企业作为全省肉类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实现贸易、工业、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向养殖和销售环节延伸,逐步形成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批发配送、连锁销售一体化的纵向产业模式,形成肉类产业完整的发展态势。实施养殖、屠宰、加工生产一体化是肉制品龙头企业长期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建设这5个龙头企业,政府部门要搞好统筹规划,按照经济区域化和区域合理分工原则,破除条块分割,协调好市场和产品定位,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集团化系列经营的产销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大力.论双汇模式对国企改革的典型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1,(3).
[2]李香春等.我国肉制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肉类工业,2004,(3).
[3]王丽哲等.中国传统肉制品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探讨[J].山东食品科技,2000,(1).
[4]赵建生.加大科技创新,打造百年双汇[J].河南科技,2003,(5).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