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学习化”的学校
2009-07-09
南京市中华中学始建于1899年,可谓百年名校。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稳居江苏省前列的教学质量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更是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校园里,900多台计算机的千兆校园网覆盖学校,教室、办公室、阅览室都有网络相联,3 000G以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更成为全校师生的宝贵财富。2003年,中华中学又成为江苏省首家建成无线校园网的学校。在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下,中华中学一直在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校园而努力。
然而,中华中学的数字化校园是什么样的模式?它究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中华中学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学负责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副校长钱进。
记者: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它有什么样的特征?
钱进:数字化校园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数字化校园的特征首先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其次是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最后是要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总而言之,数字化校园就是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重新设计。
记者: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较,优势在哪里?
钱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空间拓展方面,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的限制,体现教育终生制。
教育对象拓展方面,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方面,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方面,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作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记者:中华中学如何制订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策略?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钱进:在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策略方面,中华中学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字化校园。
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形成特色。我校各学科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和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形成优势。在那些特别有利于发挥信息化教育特长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方面,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从而迅速形成优势。
记者:中华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钱进: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因特网直接互联,校园网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已实现了从“班班通”、“室室通”到“桌桌通”的变革;各班级都配置了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各位教师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在办公桌上就能使用网络;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能随时随地直接参与到数字化工作和学习中。
每个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并建成了七个专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从初一到高二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和各类网络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使学生一方面在网络中得到各种学习资料,一方面又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者。
建立了数字化的校园无线网吧,添置了数字图书系统,现有藏书量70G之多,10万多册电子图书,使学生的阅读量和可供查找的网络资源量大大增多。建立了学校网络课程直播实验室(远程教学专用教室),可向网络直播上课实况,实现VOD视频点播、直播、广播。建成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网络中心可对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已建立了www.njzhzx.net的学校门户网站系统,并不断扩充栏目和内容,全方位地介绍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添置、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了素材类、多媒体类、科普类和文艺类等多个教学资源库,总容量3 000G以上。
建立了中华中学的数字化虚拟论坛系统,学生、教师、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进行讨论。我们还利用网站这个平台进行招生咨询,解答中高考的一些相关问题。通过南京市教育系统“一线通”,实现了与家庭和社区的互联互通。建立了学校电子邮件系统、教师和教研组博客系统,此外,还建立了多个学习专题网站,这些都促进了网络交流,同时促使在网络条件下新教学模式的产生。
自行研制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系统、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德育和教务文件系统,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工作状况。充分重视校园网络数字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使用防火墙将网络中的各种侵害降低到最小,使教师和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工作和学习。
通过对教师校园网使用、资源库建设等数字化培训,全体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化学习与工作的能力。资源开发小组和软件开发小组的建立,使网络资源日益丰富,软件不断完善。利用网络建立的校园监控系统,保证了校园财产的安全。
记者:学校的信息技术是如何与学科进行整合的?
钱进:新课程建立后,对各学科的要求加强了许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加快课堂效率成了教学中的首要问题。而一个网络化的平台则可以加快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查遗补缺,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和运用。
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三大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自主学习法。学校开设电子课堂、电子阅览室等,丰富的电子资料可供学生在网上查询,电子网吧的开放,也为学生网上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种是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知识上的疑问,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全面地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同学也比较被动,他们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这个时候,网络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学校特别建立的“电子档案袋”,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作业、想法、疑问等,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规范学生学习过程。
第三种是探究学习法。教师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也可以把握研究的整个过程。
记者:中华中学对数字化校园的努力方向和未来的构想分别是什么?
钱进:学校将会从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科研及研究性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校园社区服务方面全面展开数字化校园的一系列措施。如借助公文运转系统,办公人员(或教师)将不再需要为一份请求或报告走遍若干职能部门,而只需通过网络进行文件提交、传送和回复;建立互动式网络教育资源,重点研究和开发主要学科或学科群的知识库;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各类网络教学课程和素材库;根据课程特点,建设虚拟或仿真实验、设计系列教学软件;构建海量教学资源数据仓库。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将实现对教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全程管理,利用网络档案夹管理模式,将过去教科研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只注重结果转变为更注重过程与质量,最终达成目标管理的要求等。
记者: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中华中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
钱进:中华中学一直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分层次进行学习。借助系列化、集成化的软件平台努力打造一个“学生学习化”的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个性,更倾向于学生自身的特色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协助,才可以全面培养出从自己想学到互相学习,从互相学习到探究学习的高素质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接触面广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这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增强以后步入社会的综合能力,更好的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