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装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2009-07-09陈光华
陈光华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技术装备专家汇聚山东烟台,共同研究、探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东道主,我们深感荣幸。在此,谨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这次论坛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把山东教育工作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大家,请诸位给予指导帮助。
一、我省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教育大省。现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 417万。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 0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 9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3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641元。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 276所,在校学生1 623万人,专任教师98.6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95%和99.89%,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普通高校114所,在校生153万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全省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基础教育取得新突破。基础教育不断巩固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200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九”,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率达85%,提前两年实现了高中段教育的基本普及。坚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2001年至2007年实施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以来,全省共筹集资金50亿元,完成了危房集中改造任务。之后,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每年将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相继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教学仪器设备配套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正在得到根本改善。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10万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中小学师资培训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治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省于2001年和2004年先后启动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四个省份之一。
2007年,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2008年省政府确定为我省素质教育年,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强化政府行为,坚定推动实施。首先,以高中为突破口,规范办学行为,纠正“加班加点”等违规办学行为,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学校进行了严肃处理。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推动开齐开足课程。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机制改革,加强高考信息管理,减轻学校的升学竞争压力。一年多来,我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发展机制,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率先走向市场,贴近需求,实现了职教规模由低谷徘徊到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61所,在校生164万人,比2001年增加70多万人,高中段教育在校生职普比例为49.42:50.58,达到了两者大体相当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64所,在校生49.6万人,比2001年增加45.9万人。
坚持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试点,2006年教育部在我省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推广了我省经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省级职教集团已达6个。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定双证互通试点学校124所。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组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08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也达到84%。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增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市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统筹管理责任,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30个经济欠发达县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已达179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三)坚持以内涵发展为重心,高等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规模有了跨越式发展。前些年,我省抓住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由1998年的49所增加到2008年的11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18.7万人增加到153.4万人。在校研究生由1998年的5 748人增加到2008年的5.07万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高校占地面积由1998年的2 363万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12 09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由50多亿元增加到680亿元。我省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普及化的目标前进。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根据扩大招生规模后形势的变化,我省于2005年作出高等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工作部署。启动了高教强省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建设。
目前,我省高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已完成一期设岗111个,其中66个岗位的特聘教授已经到位。组织实施了以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内容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不断探索以学分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省高校共获省科技奖169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4%;获省社科奖205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9.8%。在教育部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我省共参评高校32所,取得了28所优秀、3所良好的成绩,优秀率达87.5%,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审中,我省有6所职业学院被列入建设计划项目院校,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二、我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主要做法
目前,山东全省实验室、仪器室等各种功能室设备器材总价值41.4亿元,有71.02%的小学建立了微机室,28.2%的小学、70.2%的初中和所有高中建立了校园网,人机比小学达到了17:1,中学达到12:1。图书藏书量已达1.36亿册,小学中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9 648所,占学校总数的78.38%,中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数为3 251所,占学校总数的95.62%。近年来,从四个方面努力开展工作:
(一)抓队伍建设,促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上水平。
实践反复证明: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队伍素质的高低。本世纪初,我们对实验教师情况做了一次调查摸底,全省中小学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约有57 000人,其中专职人员14 000人,实验教学人员和学生比:中学为210:1,小学为156:1,从摸底中我们认识到,多数实验教师人员年龄偏大,职称偏低,而且专业不对口,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我们明确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都必须按照要求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初中以上学校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实验室主任1人,专职实验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小学不少于1人。另外又明文规定,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同志在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教师乐于从事技术装备工作,尤其是到农村中小学担任实验教师。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师队伍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为提升整个教育技术装备行业队伍素质,我们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理论研究入手,积极探索新思路,寻求新举措,着力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善于打胜仗的技术装备队伍。每年都组织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了数十篇诸如《全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与对策》等调查报告。从2002年起,我省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每年都收到6 00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实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师资培训是为实现教育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资源支持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制订了《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实验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开展了全省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实验教师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举办了5次500人以上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既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理论传授,又有现场实验操作演示及先进仪器设备器材的展览。各市、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各种富有成效的培训活动。
(二)抓工程建设,促教育技术装备传统性配备上档次。
2005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中发现,如果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我省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口为26.5亿,其中47%缺在功能室的器材设备上,而且主要是农村中小学。为此,我们建议省政府加大对传统性教育技术装备器材的投入,尽快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从2006年开始,省财政拿出4.6亿元,用4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简称“两项工程”),规划投入10亿元。“两项工程”专项经费由省财政划拨到市,再以市为单位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统一招标。从目前情况看,工程实施进展顺利,效果显著。有的以市为单位,统一规划,资金共担,分类实施,配置实物;有的市将资金下放到县市区,由各县市区自行采购;还有的市将采购资金集中使用,交省教育厅学校生产供应管理处帮助采购。截止目前,全省已投资2.22亿用于采购教学仪器设备。
今年,对于 “两项工程” 教学仪器的采购,我们又专门下发通知,建议集中到这次展会上采购。要求以市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中采购。现在各市教育部门正积极协调政府采购部门,共同组成采购专家评审小组,对所需教学仪器进行现场评审,现场签约订购。有的组织现场招标,依据招标规程进行操作选配。
我们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省财政投入资金8866万元,各市配套资金6亿元。如烟台市建成了烟台教育城域网,开通了烟台教育信息网。全省各县(市、区)设立了县域教育网络信息中心。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已争取到中央财政2 150万元,省财政2 000万元,30个经济欠发达县职业教育专项建设工程已实施,每年平均拨付100万资金支持。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使山东教育技术装备传统性配备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迅速改善。我们还争取中央、省财政补助8 000万元,新建、改建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79所,给中小学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
(三)抓规范管理,促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上新台阶。
规范化管理是基础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为此,我省先后制定下发了《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试行)》、《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置目录》、《山东省普通高中探究实验室配置标准(试行)》、《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有关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发展的政策办法。这些文件的制定,为我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性文件,去年,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60多万字的《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手册》。解决了实验教师培训没有教材的问题,为一线实验教师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文献资料。
发挥规范化学校的典型引领作用、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强化硬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方式。自1992年始,我省开展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各地创建了一大批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促进了基础教育装备的全面提升。2008年,我省提出进行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特别对申报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中小学校,提出了严格的装备配置标准。
近几年,我省每年都对各市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各市县区政府督导部门按照省教育督导办法,也制定了相应的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办法,均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了督导范围中,此举加快了中小学技术装备建设步伐,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四)抓设备使用,促教育技术装备增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基础,配备是重点,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我们的观点是宁可“用坏”,也不能摆坏。“用坏”从某种意义上讲,至少发挥了仪器设备一定的效益。“建、配、管、用”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建、配”之后,就要“管、用”,也就是既要管好,又要用好。当然,管理好,使用效益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建、配”。
过去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在主观意识上忽视了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日常使用的管理监督。有的学校实验课程开设不全,更有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实验课。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足实验课时,开全实验课程。每堂实验课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实验教学记录,作为检查教学工作的依据。开展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
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开展省级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重点挑选部分精品课程在全省统一推广,供广大实验教师观摩学习。实行中考加试实验操作。从2001年,全省17市基本实行了中考加试实验操作考查,部分市县还对小学科学课目实行了实验技能考核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技术装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今后我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省教育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将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基础建设的关键因素,重点研究,重点部署,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必须由教育技术装备作坚强后盾。因此,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作用深远。要更新一个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教育已由原来的口耳相传的教育模式变为现在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仅仅靠单纯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很难适应学生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装备,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要形成一个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一套管理规范的工作机制,强化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职能,配齐人员,加强对学校装备工作指导与监督,开发教育技术装备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潜能。要构建一个系统。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技术装备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各类功能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培养兴趣,张扬个性。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自制学具、电脑作品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目的。
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发展,关键是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第一要统筹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建立一个能够打破按照城乡、行政级别、所有制来规划的体制。第二要统筹预算。统筹城乡教育投资,建立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需求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第三要统筹资产。统筹城乡教育资产存量的配置结构与布局,建立一个能够使教育资产集约配置的、多部门共享的、有效融合与调配的、促进城乡之间资产转移的资产管理体制。第四要统筹设备供配。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倾斜,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社会效益,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保障。教育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教学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等等。教育现代化的诸项内容都离不开它的物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会脱离现实条件而产生,也不会脱离物质条件而实现;先进的教学内容,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来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先进的教学工具;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都要借助先进的设备来实施。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现代化是建立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志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与技术,将传统的电化教育、各学科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与发明创造等,运用现代科技与进步进行融合与渗透,实现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构筑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当然,还要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配置各学科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设施,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把教育装备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打好这个基础,让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充满着发展机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我们将通过这次全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认真学习各地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为我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