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2009-07-09马彩丽
马彩丽
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独特的作用赢得广大师生的青睐,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对历史事件动态变化的综合表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既要普及推广,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注意处理好下列5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主体与媒体的关系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起中介作用。无论是实物模型还是多媒体课件,都是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目前,多媒体教学在更宽更广层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盲目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就会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成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只顾观看,无暇思考与练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摆正主体与媒体的关
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如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要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宏观目标,决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能把历史知识所涉及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古到未来的大跨度内容,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展示在学生面前,解决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困难。特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再现恢弘的历史场景,使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更易于学生掌握。在课件设计中,应做到图案简洁明快,主题鲜明突出,减少不必要的背景设计,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结果可能被太多无关的花哨多媒体所干扰而影响注意力。所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只有在必要时,才用抢眼的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许多教学软件都是教师将设计好的板书输入电脑,然后按照教学步骤将这些内容逐一复现,这无疑是以教师的主观意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不能逾越板书限制,不仅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惰性,而且也与提倡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南辕北辙。而板书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即兴发挥,随手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一幅简图等。有时边讲边画能产生更好的直观效果,这些优点是多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板书还可以随着课堂上学生的思考灵活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堂好的板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维的反映,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成果,而电脑复制的板书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对历史地图中地点、路线、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学生既掌握历史知识,又培养浓厚的兴趣和操作技能,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利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方式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但突破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妙、生动的讲解,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多媒体软件的设计,不能一味追求直观、形象,将历史事物和历史概念全部用直观的图像和文字展示出来,剥夺学生的思维机会,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因此,应注意在直观展示历史事物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由形象到抽象。根据教学内容,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自己探求答案,在探求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正确处理课件繁杂与
简练的关系
多媒体集图、文、声、画于一体,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二维三维的动画、实景录像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如课件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音乐,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恰当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可以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时切入;可以在从直观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中切入,保证教学过程简练。制作课件也要避免“花哨”,做到画面大方、内容简洁、音乐生动、配合主题,不可喧宾夺主。总之,无论课件的制作还是使用都要做到少而精,忌繁杂,求简练。
总之,多媒体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且是把多媒体技术与历史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使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突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