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
2009-07-08刘毅斌
刘毅斌
摘要在社区,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与显性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被更多地运用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本论文探讨和研究了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关键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04-0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社区居民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区功能不断强化,社会影响作用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显性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造成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减效甚至是失效。在这一情况下,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与显性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被更多地运用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一种显露的、直截了当的“有形”教育,而隐性教育则是一种具有间接性、暗示性、渗透性的“无形”教育。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认识,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往往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教育目的的内隐性
隐性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教育目的的内隐性和无意识性,隐性教育往往不直接言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而是隐藏于各种活动及载体中,受教育者的心理放松了,情感上易于得到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隐性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含蓄而隐匿地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和接受,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预定的教育影响。这是隐性教育的显著特征,也是其产生效果的心理机制。
(二)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显性教育目标明确,多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它多在短期内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者的观点,以期达到迅速教育学生的目的。而隐性教育是采用渗透式的,讲究心理上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进行的。它往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教育信息慢慢渗透教育者的心灵深处,使其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
(三)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显性教育多是采用单纯的灌输、说理教育,往往可以收一时之效。但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容易对这种枯燥的教育方式产生抵制情绪和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长久之效。而隐性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同化、接受和顺应而起作用的,这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内化为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因此,相比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效果要稳固持久得多。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需要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对象的信息来源是庞杂的而非单一的,接受的信息是五花八门难以取舍,特别是网络的兴起,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为了适应社会化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挖掘隐性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特别要探索与经济工作、管理工作等相结合的方式和规律,通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的综合选择、建设和优化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感染。
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还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价值观日益多元,异质文化大胆的碰撞和交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压力。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大胆开拓,积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在西方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是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重视隐性教育,他们通过隐性教育隐蔽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性、政治性、通过隐性教育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隐性教育在这些国家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也构成一股强大的现实力量。这些国家的隐性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他们成功的经验应该被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借鉴利用。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需要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在方法上不断的创新。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传统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以硬性灌输为特征的显性教育为主,如贴大字报、开会、办学校班,搞群众运动等等方式,这种方式在社区发展的初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现代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被动灌输的显性教育方法就很难再取的好的效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的更好的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在方法上创新。显现教育由于发展的相对成熟,创新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隐性教育上。我国的隐性教育由于理论的落后,隐性教育资源开发的不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这里有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社区开展隐性教育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客观需要。
(三)增强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需要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中双主体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受教育者主体地位越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显现教育把受教育者当成客体,强硬的灌输,单向的注入,没有意识到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没有调动起受教育的主动性,因而效果不佳。而隐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他可以学、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学、不参与,至于学什么、怎么学,则由受教育者自行决定,受教育者获得经验的过程完全是主体主动选择、主动参与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隐性教育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愉悦、舒适的心情中获得了知识,得到了教育,教育效果自然较之隐性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反过来说,要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就必须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隐性教育这种形式,隐性教育方法是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唤醒其主体意识的最好形式。
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隐性教育的路径
(一)营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实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对人具有一种无形的陶冶作用。《史记·乐书》,上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的物,指的就是相对于心理环境、文化环境而言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既是社会物质条件优越的外显标志,又是良好精神风尚和文化品位的物态体现,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正向隐性影响效果。优美的社区环境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涵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它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使社区居民在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居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社区居民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无意识中深刻地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那么,怎样的环境才是优美的社区环境呢?笔者以为:优美的社区环境主色调应是绿色的,每一幢建筑物都应被园林绿地簇拥着,地园林的设计体现真和美的真缔,绿地、鲜花、建筑景观相映成趣。社区居民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可以涤荡灵魂,提升思想境界。社区的一些显著位置,应置放一些具有深刻内蕴的雕塑或一些科学大师的肖像雕塑,还可以刻置一些名家哲人的名言警句,这些设置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起着激励和导向作用。整个社区环境的设计既要体现艺术性,蕴含人文精神,又要给人以美感,使社区居民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同时,还要注重社区周边环境的整治,整顿非法网吧、歌厅等等,搞好周边环境的绿化,努力防止不良环境的辐射作用。
(二)优化社区心理环境,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社区人际关系
社区心理环境是社区环境的潜在层次,是区别于社区物质环境这种“硬环境的一种‘软环境”。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对社区居民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简洁、深刻、长期和持久的影响,因而是一种积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潜在而强大的教育力。
欲建立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就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心理,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社区人际关系。民主、平等、互信的社区人际关系是不仅良好社区心理环境的集中体现,也是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集中表现。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它主要通过社区居民的交往体现出来,交往能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缺少教育双方有效的交流和思想沟通,仅仅将教育过程看成是单向的思想改造,道德灌输,必定会大大抑制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很难达到教育目的。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双方的交往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社区人际关系,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思想沟通,可以增进彼此双方的了解及信息的沟通互补,受教育者在这种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接受了教育。
(三)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最大限度的挖掘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社区文化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渗透在社区生活的各个角落,社区居民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种渗透,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形成和道德观念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并与显性教育一起发挥育人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最大限度的挖掘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在当前就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挖掘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就要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大力发展社区先进文化,剔除垃圾文化。街道、社区居委会要把发展社区先进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是要建立队伍、建设阵地,调整充实主管社区文化工作的队伍,培养一支群众业余骨干力量。建设阵地主要是指建设好街道文化活动站,保证每个街道都建成一个或者几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二是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例如:举办青年艺术节、组织青年文艺节、举办舞会、绘画、摄影等等、丰富社区青年的文化生活。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合唱队,老年书法队,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和需求的文化活动。三是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使他们在欢愉中得到了精神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教育。
其次,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挖掘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还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要更大限度发挥教育作用,就要不断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要注意探索新途径,寻找新载体,运用新手段。使其更好的发挥独特的隐性教育作用。
(四)树立社区先进典型,开展榜样教育
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典型激励和榜样教育是正面教育和引导的最基本、最生动、最常用的方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榜样教育完全可以通过无意识来进行,因而它是教育中最早的,而且也许是最有效的形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在潜意识中普遍有英雄情结,对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榜样人物,往往不自觉的追随、模仿,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培养、树立典型人物,要“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切实发挥榜样的激励和行为导向作用。当前的改革开放,为广大社区居民施展才干,展落头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各行各业的积极分子、先进人物层出不穷,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在社区培养和树立典型,注意榜样的先进性、真实性、代表性,大力弘扬榜样的精神,用榜样高尚的精神去感染、鼓舞社区居民,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
此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司马迁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社区居民,充分开发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从而取的显著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球化、社会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挑战与机会并存的大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感染性、就必须重视隐性教育研究,对隐性教育的研究和探讨是现实的需要。在社区,隐性教育作为与显性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方式,对于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方式,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刻板的模式,有其特有的优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功能,要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营造优美的社区环境,优化社区心理环境,利用新的隐性教育载体,大力开发社区的隐性教育资源,寓隐性教育于社区居民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