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新儒学派”

2009-07-08朱依凌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激进主义保守主义思潮

朱依凌

摘要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儒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儒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儒学派”。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学派思潮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04-01

一、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概况

文化保守主义是人类历史步入现代化阶段以后的一种普遍现象,美籍学者史华兹、艾恺等更将文化中的保守主义认为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现象,是对实际或隐含的威胁和挑战而产生的一种历史性反应。研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新儒学派”,理应对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稍作概述。

文化保守主义是随着西方的现代化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反现代化思潮,从世界范围看,它有两种范式:一种是西方式的,主要涉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另一种是非西方式的,除涉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外.还纠缠着本土与外来的矛盾。就近代中国而言,文化保守主义是相对于彻底的改革与全面进步,产生于权利集团和知识阶层中间的一种思潮,它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异域文化的关系、态度和准则。其基本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虽然承认中国文化还有不如西方文化的地方,但在总体上则认为中国精神文化比西方物质文化优越;虽然也批判传统文化,但这种批判是以维护为其前提的;虽然也不反对引进西学,但认为这种引进必须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和主体,实现“中体西用”式的折衷调和。

二、“新儒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区别

传统儒学由孔子创立,其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高潮。一次是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当时正统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是在宋元明代,出现以阐发儒家经典义理为特征的哲学思潮。

(二)现代新儒学的形成

现代新儒学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上大约在“五四”至20世纪30年代初,代表人物为梁漱溟。在“五四”时期,梁漱溟首先在思想界公开打出现代“新孔学”的旗号,鼓吹复兴儒学,将全世界都引导到“孔子的路上”。

第二阶段,时间上为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在此时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张君动极力倡导以宋明理学的道德精神涵养现代人性,以救时弊。此时的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活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改造的实践尝试,这主要以梁漱溟在河南、山东等地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為代表。二是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这主要以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贞元六书”为代表。

第三阶段,时间上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此时新儒学的中心转移至港台地区,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君劢、唐君毅等。新儒学派在此时期更加关注政治。

第四阶段,时间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有港台的余英时,杜维明等和大陆的蒋庆,陈明,康晓光等人。提出所谓“王道政治”,“复兴儒教”。

三、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新儒学派”评析

(一)认清“新儒学派”基本特征

第一,就其目的而言,“新儒学派”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文化保守主义认为中国迫切需要被压抑太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企图通过回到传统,运用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来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在国外兴起“国学热”,在国内则公开倡导复兴儒学,甚至有些人还宣扬要用儒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从而恢复其历史上固有的崇高地位。

第二,就其内容而言,“新儒学派”批判激进主义,否定革命,倡导改革。20世纪末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动。他们否定西化思潮,认为20世纪末是激进主义接受批判的时刻。他们还批判政治中的激进主义,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历次革命都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产物,这些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与进程。

第三,就其性质而言,“新儒学派”是一种文化优越论、文化决定论。在他们看来,中国只有诉诸传统才能实现复兴。从思想、文化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这是文化保守主义一贯奉行的文化决定论。

(二)对“新儒学派”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学派”无视社会构成的整体性,片面强调文化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一方面否认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想以产生于封建时代的传统思想为指导解决中国现代社会问题,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这是极其荒谬的;另一方面,离开经济与政治这个历史大环境,孤立的谈论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唯一助力。这种肆意夸大文化作用的做法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文化保守主义“新儒学派”无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文化保守主义尽管承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多样性,但它反对反对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即使交流也是过多地批判、贬低西方文化。他们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使传统文化重新夺回思想文化的中心地位,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诱发非理性民族主义。

四、结语

总之,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特别是“新儒学派”作为一种思潮有着广泛的影响。我们应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评价它,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动摇。我们既要批判传统文化中腐朽落后的东西,同时也要继承其精髓,并且找到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才能形成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猜你喜欢

激进主义保守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义者的节制与审慎
现象保守主义与塞拉斯两难——显像的规范化解读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
西方的激进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中国传统的乌托邦思想对激进主义的影响
保罗·古德曼的教育改革设想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