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科横向联系 提高生物课堂效益

2009-07-08眭庆华魏启万

中学生物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学生

眭庆华 魏启万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七、八年级《生物学》(北师大版)教科书中有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挖掘并利用好这些内容,可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还可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成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现例举一二,与同行交流。

1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内容较多,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后,让学生分析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科学性,学生根据家蚕的生活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能很快分析出:春蚕(家蚕的幼虫)吐完丝后,并不是死了,而是化成了蛹,蛹再变成蚕蛾(家蚕的成虫),雌蛾与雄蛾交尾产卵后才会死亡。显然李商隐的诗句是缺乏科学性的,应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才科学。再如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方式”后,让学生分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提出“为什么野火烧不尽小草?小草春风吹又生的道理是什么?……”用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这种充满诗意的情景下学习,学生感觉生物学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学起来轻松,很快就能掌握一些看似枯燥的知识。

2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生物学中也有数学问题,如在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这是一个模拟实验,通过计算边长为1cm、2cm、3cm、4cm的4个不同立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并分析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究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物问题。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在生物课堂上数学也有用武之地。

3与“英语”学科的联系

阅读新教材时,我们会发现新教材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一些生物专用名词后附有英文,如细胞(cell)、系统(system)、基因(gene)、生长(growth)、血液(blood)、心脏(heart)、眼(eye)、耳(ear)等。在七、八年级的四册书中一共出现了108个中英对照名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这些名词,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白生物专用名词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励他们努力学好英语。

4与“物理”学科的联系

在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中讲到了“血压”,血压的数值用千帕(kPa)来表示,此时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对这一血压单位感觉有些陌生,此时教师可对“压强”及其单位作些适当的介绍,让学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再如在该册的第十章学习“呼吸运动”时,学生普遍对呼吸运动的原理难以理解,尽管教师借助模型向学生演示,效果也不尽人意,此时教师可借助一个注射器,演示并让学生明白“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其容积与气压成反比”这一物理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吸、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情况,就不难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在八年级下册讲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单向逐级递减问题时,可引入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能量递减是指营养级之间化学能的递减,减少的能量并未消失,而是通过大气散布到空间去了。

初中物理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是解释视觉形成所不可缺少的。“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能得到倒立的实例,并且物距越小,像就越大,像距也越大”。根据这一知识能够解释有关视觉的如下问题:

①离眼太近的物体(如睫毛)为什么看不见?因为当物体离得太近(在焦点以内)时,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实像,从而不能刺激感光细胞导致视觉。

②人眼的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即像距不变,那么,当物距发生变化时,眼睛如何通过调节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呢?办法是改变焦距,即改变晶状体的曲度。

③是否可通过改变像距来调节视物的远近呢?可以,但人眼不行,而鱼类、两栖类的眼睛可这样调节。

5与“化学”学科的联系

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联系紧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5.1用化学知识判断生物基本事实

如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用碘液来判断,显蓝色则有,反之则无;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酸与盐的反应、CO2与ca(OH)2的反应等化学知识可分别移花接木至骨成分的鉴定和呼出气体成分的鉴定中。

5.2用化学知识解释生物生理现象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表现出的许多生理现象需要用化学实验去验证,需要用化学知识去解释。食物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6与“政治”学科的联系

生物学与政治也是挺有“缘分”的。

在八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有不少学生选择了C,显然这部分学生是把生物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与政治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混淆了。此时,笔者并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而是适时请同学阐释在生物、政治学科中“生产者”、“消费者”概念的差异,通过讨论、争论,大家明白了这种差异,知道了生物上的“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存的有机物为食的生物,主要是动物。而政治上讲的“生产者”说白了就是指能通过合法途径挣钱的人,“消费者”就是指用钱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属于“消费者”,而学生的父母则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消费者”。学生弄清了生物、政治学科上对“生产者”、“消费者”概念的不同含义后,再重读一遍题,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应选B。

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细菌、真菌和病毒”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存在有害、有利的两方面,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方法。

7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生物科学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发现生命、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创造史,记录着人类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应树立科学史实教育的意识,认识到没有史实教育的科学教育,是一种呆板的、一成不变的、看不出发展远景的教育。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地球上的生命史”和“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时,需要学生关注历史年代,否则将不能清晰地

认识到生物的进化发展史,就不能正确解释诸如“有原始人捕食毛象的说法,但从未听说过原始人捕食恐龙”等问题。有些植物,如“胡萝卜”、“胡豆”、“蕃苕”、“蕃茄”等,需要教师联系有关历史知识,才能知道其名称的由来。

8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在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的水循环”、“我国的植被类型”等知识内容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理借用地理教材中的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和学生都会感觉很轻松。又如在八年级下册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需要学生借助地图了解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路线,从而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过程。

9与“体育”学科的联系

生物课中一些活动,受课时和场地的限制,难以开展。活动不完成,教学目标就无法全部实现。此时,教师可主动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把与体育课相关的一些生物活动安排在体育课上完成。如七年级下册中“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的活动就完全可以与体育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绳、原地踏步、仰卧起坐等研究运动与脉搏次数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判断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强度的方法。通过这种学科的协作,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象这样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10与“美术”学科的联系

生物教科书中,有许多图片,这是对教材文字叙述内容必要的、重要的补充。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可要求对一些重要的图,如“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必须画下来并标注好相应部分的名称。通过亲手动笔画图,学生会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这样就能加深印象,提高辨认能力。通过评比学生绘图作品,让一部分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弄清了美术绘图与科学绘图的差别。

11与“音乐”学科的联系

曾有老师在上七年级下册的“呼吸运动与肺的通气”时,首先安排学生一起唱《呼吸歌》,然后才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联系

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和大班额的限制,许多生物实验在一些学校成了虚设。然而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实验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大大加强实验教学,以解燃眉之急。如台湾东吴大学的快乐营中有生物虚拟实验室,可进行“水中的小生物”的虚拟实验,在“实验室”中可以从池水或沟水取样,放在虚拟显微镜下观察,在观察时还可以移动载玻片,以找到目标。在美国的网络生物实验室里可以做非常逼真的青蛙解剖实验:用鼠标代替了过去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大头针、镊子和解剖刀,学生只需按下鼠标就可以在该点钉钉子、划切口,使用一把虚拟解剖刀,可“剥”开青蛙的皮肤和肌肉观察骨骼,“打”开胸腔观察跳动的心脏,了解其内部构造。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仅客观存在着,而且还非常密切。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生物教学需要联系其他学科。只要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坚持有意识地联系类比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渗透教学。学生就会自觉意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而提升生物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益,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充分地运用各学科理论知识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学生
生物多样性
【学科新书导览】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12话 完美生物
“超学科”来啦
学生写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