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中的特性小结
2009-07-08刘素梅
刘素梅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特殊的性质,现总结如下。
1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晶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
2选择透过性与半透性
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3高效性
3.1酶的高效性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除核酸(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没有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能进行的。
即使像CO2水合作用这样简单的反应也是通过体内的碳酸酐酶催化的。每个酶分子在1s内可以使6×105个CO2发生水合作用,这样保证使细胞组织中的CO2迅速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及时排出,这个经酶催化的反应,要比未经酶催化的反应快107倍。
3.2激素的高效性
激素是机体产生的,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虽然激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作用显著。例如美国学者肯德尔从3t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 mg甲状腺激素可以使人产热增加4200kJ。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些列的酶促放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专一性(特异性)
4.1载体的专一性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表现在主动运输上,主动运输的特异性在于载体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有选择地吸收一定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4.2酶的专一性
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4.3激素的专一性
各种激素有其作用的专门细胞、组织或器官:即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这种选择性作用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糖蛋白有关。
4.4抗原的专一性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4.5神经递质的专一性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4.6单克隆抗体的专一性
杂交瘤细胞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产生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4.7 tRNA的专一性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在t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的这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4.8根瘤菌的专一性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4.9限制酶的专一性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只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4.10淋巴因子的专一性
由特定的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专一性。
5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表现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
植物细胞全能性高于动物细胞,而生殖细胞全能性高于体细胞,在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完整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6多样性
6.1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而每一类型细胞中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2 DNA分子的多样性
每个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6.3蛋白质的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
6.4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统一性与差异性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组成元素的种类是相同的,差异性体现在同种元素的含量不同;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这种现象。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同种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遗传密码的统一性,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但不同的生物基因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性状不同。
遗传物质的统一性,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但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核酸分子。
8稳定性
8.1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的共同协调下,维持动态的稳定,为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8.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都能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9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包括突变和重组都是不定向性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0连续性
生物膜系统中各种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内质网为中心,与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11两重性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浓度较高时起抑制作用,浓度较低时起促进作用。当然对于植物的不同部位其最适的浓度不同。
12先天性与后天性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它是由于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例如,初生婴儿嘴唇碰到奶头就会吮奶;人进食时,口腔黏膜遇到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
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13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全球的范围内循环的,具有全球性、循环性。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不是哪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