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村组织结构的变迁看“三农”问题
2009-07-08高林夏任祥品任祥贤
高林夏 任祥品 任祥贤
摘要从我国农村组织结构演变历史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由来,并提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村组织化的程度,提高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农村组织结构;“三农”问题;集体专业承包;家庭承包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87-01
1中国农村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及“三农”问题的由来
中国农村自秦朝至清朝末年2 000多年来一直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村民主要以血源关系或地主佃户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村落,由宗族长老或地主管理村民。农村的发展是缓慢的。
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但土地所有制问题没有解决。农村依旧是由宗族长老或地主管理。后来,国民党统治了天下便开始在农村建立村公所等基层政权。但是,其统治者依旧是地主或长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农村逐步走向破产的境地。这时有学者提出农民问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有一句“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半无产阶级)的问题”即为证明。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农民问题。
1927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秋收起义后,在开辟的工农割据根据地里,推行了打土豪、均田地政策。达到“耕者有其田”。逐步建立了以贫下中农为首的基层政权。为解决贫下中农缺乏生产资料、缺乏人手的问题,在根据地推广了互助合作,建立了变工队、互助组,发展了集体生产。在国统区梁漱溟为解决农民问题而推行的以农技推广为主的乡村试验运动却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性完成土改后,中国共产党又不失时机地领导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私有制的农业逐步走向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村建立了人民公社,社员们在党支部、社委会统一组织下生产。广大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挖河、整地彻底改造了农田,并积极从事农、林、牧、副业,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农村在短短20多年里的发展超过了过去3 000多年的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以后,全国绝大多数村庄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单个家庭承包集体土地自主经营。极少部分村庄仍然坚持走集体统一生产的道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组织结构逐步由紧凑、集中变得松散。党支部村委会的权利逐步削减。现在有些村已经到了一盘散沙的程度。城乡差距越发拉大,三农问题复归重现。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组织化程度逐步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很多人认为共产党实行专制统治,令群众感到不自由,整天干活,没有假期。但不可否认,那时正是我国农村组织化程度最高的时期。那时村集体缺少经费,人们仅能填饱肚子,但是中国共产党一声令下,广大的村民就能去挖河、整地。并且争先恐后,以先进为荣,以落后为耻。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是明证。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组织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农村两委对村民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自1999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行之后,村委会成员无视党支部,使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甚多,其领导核心的地位受到村委会的挑战。自2005年农业税取消后,村民对村两委的依赖性基本消失,不再听从农村两委领导。
32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与“三农”问题
现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有2种组织形式。绝大部分村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另外大约有8 000个村采取集体专业承包责任制。现在我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即使扬名中外的小岗村,也是农民增收困难才准备把农田全部承包给外村,自己给人打工。但是实行集体专业承包的村庄如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村、南山村等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中央宣传部领导人到南街村视察时说:“南街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事实证明,家庭承包责任制与集体专业承包责任制相比较,家庭承包责任制缺点甚多。它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行,不利于与大市场的对接。
在均田制上比较集体专业承包是最彻底的均田制。采用家庭承包,因为地级有差别,且有些土地不能均分,因此不管怎样分地都不是最彻底的均田。而且现在实行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均田之后,生不增地,死不减地。5年、10年之后肯定又会造成土地的不均等。而集体专业承包却是大家共同生产,基本平均分配。因此它属于最彻底的均田。
集体管理体制可凝聚众人的智慧与力量,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而家庭承包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却处于不利局面,易造成经济危机,如2006年部分省市出现西瓜难卖的现象,有的农民甚至把西瓜留在田里不收获。
家庭承包责任制易造成两极分化,而集体专业承包制度却能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前者会出现家庭富裕村集体负债的现象,导致集体福利无人办,后者则会做到集体与家庭同命运的效果。家庭承包易导致群众离心离德,无政府主义,不服从党的领导。集体承包要坚持长久必须做到团结互助,加强党的领导。家庭承包虽然也属于集体经济,但是因为它集体成分太少,不易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相比而言集体专业承包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解决三农问题的的措施
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入调查了解“三农”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必须从农村内部找原因。
从我国农村组织结构演变历史来看,我国农村组织结构是由松散逐渐走向紧凑,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又逐步走向分散。自20世纪初,“三农”问题由轻到重,日本侵华期间达到高峰。1949年后“三农”问题由重变轻到消失,1982年之后“三农”问题逐渐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变得严重。
我国农村组织化程度高的历史时期没有“三农”问题存在。现在实行集体承包的村庄,因其组织化程度高,也不存在“三农”问题。同时,两委班子强的村“三农”问题轻,否则就重。因此,提高农村组织化的程度和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资助,而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起来共同劳动。
摒弃以家庭承包为特征的小岗村模式,而走以南街村、刘庄村为代表的集体专业承包模式。先由十几户到二十几户建立农业经济协会,通过小心运作使协会成功。直到协会得到农民认可再走合作社的道路。将村庄内大部分农户纳入合作社。由于机械化的推广,在农业合作社中可以仅用一小部分人从事农业。农业劳动力富余问题必须通过发展集体工业与商业来解决。利用农业积累、银行贷款或者集资等措施筹集资金先建立一个小企业。通过精心管理,摸索经验,逐步扩大,建立大企业,就可以吸纳富余劳力。这样一部分人从事农业,一部分人从事工业,一部分人从事商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统筹发展,共同富裕。
为解决合作社中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齐心合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强化民主,使劳动者享有四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让管理层参与劳动,群众监督管理层,从而消除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