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苜蓿栽培试验研究

2009-07-08孙仕仙毛华明毕玉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1期
关键词:苜蓿栽培技术

孙仕仙 毛华明 毕玉芬

摘要在云南自然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从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3个因素对苜蓿的产量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施磷量>播种量>行距,获得苜蓿高产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22.8kg/hm2、施磷量63kg/hm2、行距36cm,苜蓿第2年孕蕾期的累计干物质产量最大为21.53t/hm2。

关键词苜蓿;饱和设计;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10-02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优质高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以“牧草之王”而著称。苜蓿不仅产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各种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高,是奶牛良好的蛋白质来源[1],在奶牛业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关于苜蓿高产量、高品质的研究很多,国外学者对影响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国内学者对苜蓿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突破,吴良鸿[2]通过多年的实践,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的立地条件、选择优良品种、建立良育种子基地、合理种植、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栽培措施。孙启忠等[3]从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诸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协调苜蓿草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管理技术。

在苜蓿栽培技术方面研究很多,但仅限于单因素的研究。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可以将对苜蓿生长影响较大的几个单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并得出苜蓿高产的最优组合,可为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在云南晋宁县生长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三得利(Sanditi)、丰宝(Powerplant)、塞特(Sitel),购自北京绿冠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各品种特性[4]见表1。

1.2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为云南省晋宁县的农田。晋宁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滇池的调节,气候较温和,雨量充沛而集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4.8℃,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为红壤,偏酸,磷、钾含量低,有效性较差[5]。

1.3试验设计

将农田分成5m×2m的小区30个,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6],按表2的试验方案分别研究三得利(Sanditi)、丰宝(Powerplant)和塞特(Sitel)3个苜蓿品种不同播种量(7.5~24.0kg/hm2)、施磷量(27~81kg/hm2)和行距(20~40cm)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播种前,将苜蓿种子全部根瘤菌接种。人工条播,播种深度2cm左右。试验于2003年5月24日播种,6月10日全部出苗,7月10日全部分枝,以后定期观察生育期,并在大部分苜蓿进入孕蕾期时同时测定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以第2年(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孕蕾期全年的累计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1.4试验地管理

1.4.1播前准备。在播前1周施入熟石灰,以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深翻耕农田,播前1周用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立即混土。

1.4.2播后管理。①防除杂草。在苜蓿的幼苗期,采用人工除草法严格控制杂草的生长。②灌溉。在土壤干旱时和入冬前进行灌溉,雨水大时及时排涝。③施肥。第1年的肥料在播种时以底肥一次性施入,第2年以底肥1/4的量进行补施,以钙镁磷肥和硫酸钾肥为主。钾肥的施肥量为50kg/hm2,磷肥按试验方案量施入。④病虫害防治。苜蓿生长期内主要的病虫害有苜蓿叶斑病、锈病和蛴螬,针对出现的病虫用化学方法防治。

1.5测定方法

采用取样法测产,每小区再划分为3个分区,在各个分区内取用0.25m2的样品,2次重复,用镰刀距地面5~10cm割下,立即称重得鲜草产量。从鲜草中取出1.0kg左右装入布袋,阴干,至重量不变时用BS110S万分之一型分析天平称重,即为风干重。

1.6试验数据分析

采用杨德主编的DYE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影响苜蓿产量的因素很多,除品种外,磷肥和播种密度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所在地土壤严重缺磷(有效磷1.74mg/kg),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获得最高产量并非施磷量最高的处理,而是在施磷肥量、播种量和行距之间存在1个最优的组合,即播种量为22.8kg/hm2、施磷量为63kg/hm2、行距为36cm(见表3)。通过逐步回归,最优回归方程为:Y=19.441+0.613 X1+1.181 X2-0.604 X3 (X1为播种量,X2为施磷量,X3为行距)。

3结论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播种量(X1)、施磷量(X2)和行距(X3)3个因素对苜蓿产量的影响,3个因素对不同苜蓿品种孕蕾期的累计产量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且3个品种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因素与苜蓿产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

随播种量、施磷量的增加,苜蓿产量增加;而随行距的增加,产量随之下降。获得苜蓿高产的最优组合,即播种量为22.8kg/hm2、施磷量为63kg/hm2、行距为36 cm时,苜蓿第2年孕蕾期的累计干物质产量最大为21.53t/hm2。

4参考文献

[1] 李志强.苜蓿干草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研究进展[J].饲料广角,2002(11):21-24.

[2] 吴良鸿.苜蓿大面积优质高产栽培措施[J].新疆畜牧业,2002(1):22-23.

[3] 孙启忠,桂荣.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诸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2000(1):57-63.

[4]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 徐中儒.农业试验最优回归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 杨洲,刘兴军.国外优良苜蓿品种介绍[J].新疆农业科技,2002(3):82-83.

猜你喜欢

苜蓿栽培技术
口齿留香说苜蓿
苜蓿
摇曳的苜蓿花
苜蓿芽
要造就一片草原……
苜蓿的飞翔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