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崩溃》中的民俗文化

2009-07-07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桑 俊

关键词:齐诺瓦·阿切比 民俗文化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齐诺瓦·阿切比小说中非洲民俗文化的审美,来领略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分析民俗文化在人物性格塑造和小说主题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崩溃》(Things Fall Apart)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齐诺瓦·阿切比(Chinua Achebe)的代表作,1959年发表后即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至今,本书在全世界的销售已超过1100万册,被翻译为50余种语言,齐诺瓦·阿切比也因此被称为是非洲最伟大的作家。小说以一名非洲部落英雄的奋斗历程和命运悲剧来展现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独特社会现实。在书中,作者以冷峻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大量的非洲传统民俗文化,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描写,不仅使作品具有了显著的特征和别样的魅力,也成为了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塑造的典型环境和小说主题表现的坚实基础。

一、非洲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致说来,《崩溃》中的民俗文化可以分为民间神话和传说、民间信仰以及民间习俗三部分。

1.民间神话和传说

阿切比无疑是传统文化的忠实捍卫者,他在小说中广泛地使用了民间神话、传说、谚语和歌谣,使作品增色不少,更重要的是具体体现了非洲小说的特色。

在阿切比的笔下,乌姆阿非亚——这个古老的尼日利亚部落虽然原始,却充满神秘和活力。那里的小孩们成天唱着长辈们传下来的歌谣,在老辈人讲述的故事和传说中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其他一些生活常识。如“雨渐渐小了,也不那么急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子,边跑边唱:雨滴往下掉,太阳在照耀,纳纳迪孤独地把菜烧。做好了饭菜自己吃,自己喝酒自己倒。”①“奥卡佛被自己队伍的拉拉队马上扛起来,凯旋归队。他们唱着赞歌,少女们拍着手唱起民谣:谁将为咱村摔跤?奥卡佛他武艺高超。曾把一百人摔倒在地,四百人被他头上抛。曾战胜过一百个老猫吗?四百个老猫望风而逃。那就求求奥卡佛吧,下次给咱村当摔跤代表。”

在《崩溃》中,我们可以看到,乌姆阿非亚的生活尽管贫瘠,但孩子们的生活却是丰富的,长辈们的故事、传说不仅是他们夜间消遣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他们日后遭遇挫折、失败时重振信心的力量之源。

“他记得妈妈经常讲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穹和大地发生了一场争执,天穹连续七年不下雨,直到庄稼全部枯萎,死去的人都没有葬身之地,因为土地硬得像石头,镐头都刨不进去。最后土地派遣瓦尔彻向上天求情,为感动上天的心,他唱了一首歌,描述人间孩子们遭受的苦难。”当故事中的主人翁奥孔克沃因为手刃养子而夜晚频做噩梦时,他记得的仍然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讲给他听的故事:为什么蚊子都爱奔着耳朵来呢?

在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长辈给小孩讲故事的场景的描写,如,“就在这个时候,乌姆阿非亚的数不尽的茅草屋里,每一家的孩子都在灶火边讲着故事,或跟爸爸一起围坐在炭火边取暖、烤玉米吃。”“低低的说话声,不时地伴以歌声,从妻子的房间传到奥孔克沃的屋子里。每个妻子都在和孩子讲故事,现在轮到爱克薇菲讲故事了。‘很久以前,她这样开头,‘所有的鸟被邀请参加天上的一次宴会。它们很高兴,为那不寻常的日子早早做准备——”

谚语在乌姆阿非亚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阿切比这样描述谚语在伊博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伊博族里,人们高度重视说话的艺术,谚语就像吃饭时的棕榈酒,既是必需的也显得有档次。”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很讲究说话的艺术。如尤诺卡面对前来讨债的人这样委婉拒绝到:“我们的老一辈人都这么说:太阳将先照到站着的人,后照到跪着的人。我将先偿还数目大的债务。”

尽管奥孔克沃的父亲尤诺卡没有得到过任何头衔,并且负债累累,但奥孔克沃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和胆识使自己成为了部落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人们如此看重后天奋斗的成就,“犹如老人们所说,如果一个孩子洗了手,就可以跟国王共进美餐了”。当奥孔克沃因为过失杀人被逐出村庄,长老们对他的判决也只是一句谚语:“如果一个人身上有油污就会沾染给其他人”,用一句谚语来当作“法律依据”,并且能让接受惩罚的人心服口服,毫无怨言,可见谚语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之广,束缚力之强。

2.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又称民俗信仰,是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及相应的仪式制度。在乌姆阿非亚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与各种原始信仰的神秘气息。

“大人警告小孩子们在晚上不要吹口哨,因为那会招来邪恶的幽灵。在黑暗中,危险的动物显得更加神秘和凶险。夜里,人们看见蛇从来不管它叫‘蛇,因为他们认为蛇能听懂。它被叫做‘细绳。”作者还以十分冷峻的态度描写了姆班塔的“大蟒蛇”崇拜习俗。“在姆班塔和周围的所有部落中,人们最崇拜的生灵就是尊贵的大蟒。它被称为‘我们的父亲,愿意爬到哪里就爬到哪里,它甚至可以爬进人的床上。它吃老鼠,有时还吞吃鸡蛋。如果有个族人意外地杀死了圣蟒,就要拿出供品来赎罪,并且举办一个昂贵的葬礼仪式,就像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举办葬礼一样。”

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与物质的极度贫乏,人们对土地女神的崇拜也就格外小心和严格。“跟我一样,你也知道我们祖先的规定:在我们往地里种任何粮食之前,我们要遵守一周的平和戒律,在这一周内一个人不能向他的邻居说一句粗话。我们和邻居和平相处,来荣耀我们的土地女神。”任何一个破坏了平和节的禁忌的人都会受到严酷的惩罚。轻则罚他向神奉献祭品赎罪,重则被拖在地上,在村子里来回游行直到他断气。同时,在平和节里,人死了是不能埋葬的,只能将尸体扔到恶林里。

3.其他民间习俗

作为第一部发自一位非洲人内心世界的英文体小说,阿切比在《崩溃》中用生动、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伊博族人的居室、饮食、节日和婚丧喜庆等民俗事项。

(1)伊博族人的居室习俗

阿切比对伊博族人的居住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以奥孔克沃的房屋为例,“他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厚厚的红土墙圈着。他自己的屋子紧靠红墙唯一的大门旁边,每个老婆都有自己的小屋,在他的屋后布置成半月形。红墙的另一头盖了个粮仓,番薯满满当当地堆放在里面。场院的对面顶头处是羊棚,每个老婆的小屋后还有鸡窝。在粮仓旁边有一间‘药房,或说是神祠,奥孔克沃在里边放置了他自己的神灵和祖先亡魂的木制偶像,供奉着可乐果、食物和棕榈酒,为自己、三个妻子和八个孩子祷告”。

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孔克沃的富足和兴盛,他和三个妻子不但拥有自己独立的小屋,而且粮仓、药房、羊棚、鸡窝等一应俱全,这也印证了他的勤劳。“在种植季节,奥孔克沃天天在地里干活,早上鸡一叫就出门,晚上鸡都回窝了他才回来。”

(2)伊博族人的饮食习俗

从小说中,我们还可以领略到乌姆阿非亚饮食的地方特色。他们的农业种植以番薯、可可薯、大豆、木薯等为主,因此饮食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些作物上。家里来了客人,最隆重的招待是喝棕榈酒、吃可乐果,每年秋收时候的盛宴以新番薯为主食甚至婚宴也离不开粮食之王——番薯。在婚礼上,阿切比这样描写到:“可乐果吃完了,开始喝棕榈酒。在人群中间,四五个人围着一坛子酒。随着夜色降临,饭菜上来了。有大碗的糊糊和冒着热气的菜汤,也有成坛的番薯浓汤。真是个盛大的晚宴。”在奥孔克沃结束流放之时,为了答谢母亲家人七年来对他们的热心照顾,奥孔克沃倾其所有,举办了隆重的答谢宴,“宴席上有糊糊、番薯浓汤、葫芦汤、苦叶汤和成坛成坛的棕榈酒”。

(3)伊博族人的节日习俗

小说第一章和第六章描写了伊博族人传统的摔跤比赛习俗,字里行间洋溢着原始部落人生命的活力与旺盛。“观众欢呼起来,鼓点也达到了狂热。人们开始向前涌。维持秩序的小伙子摇着棕榈叶飞旋,老人们随着鼓点频频点头,回忆起他们年轻时随着令人陶醉的节奏开始摔跤的往昔时代。”

每年的新番薯盛宴也是一件大事,人们总是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地打扫房间、装扮自己。“奥孔克沃的妻子们已经用红泥刮洗了墙面和房间,到处窗明几净,然后开始用白色、黄色和深绿色在上面画图画。她们还用紫木涂染自己的身体,在肚子和后背上画满美丽的黑线条。孩子们也做了装饰,尤其是头发要做出好看的发型。”

(4)伊博族人的婚丧喜庆习俗

婚丧嫁娶也是阿切比着力表现的内容。先看婚嫁,他的小说中有伊博族人“相亲”“定亲”“迎亲”等一整套礼俗的描写。

相亲是在女方家中进行的,自然少不了来看热闹的亲朋好友,同时也免不了要对男方评头论足一番。而新姑娘也总是很害羞地跟她的对象及其亲友握手。定亲时的聘礼则由男女双方家长以扫帚根数讨价还价的方式谈定。小说对迎亲场面也有精彩的描写,“没过一会儿,婆家的人就来了。先来的是小青年和孩子,排成单行,每个人端着一坛酒。当他们一个个进来时,奥别里卡的亲戚数着数目。—— 一共有五十坛酒到来。端酒的人进来后,求婚者以及家族的长者就陆续进来了。他们也坐成半月形,与主人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酒都放在中央。然后是新娘、她的母亲以及其他六七个妇女和儿童从院内出来,绕着与排坐在那里的一圈人逐一握手。新娘的妈妈点头,然后是新娘和其他人。”

办丧事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民俗。阿切比对伊博族人的丧事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祭奠死亡的古老钟鼓敲了起来,枪和大炮都在发射,男人们暴怒地四处奔走,见树砍树、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跳上墙头在房顶上跳舞。——他们都穿着冒烟的拉非亚裙子,身体上用白垩和木炭画着图画。”

二、传统民俗文化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运用民俗塑造人物形象,使之更加生动、典型

《崩溃》以充满乡土习俗的生活图画来结构全篇,以传统的风俗习尚来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以此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小说中的主人翁奥孔克沃勤劳、勇敢却又鲁莽、狭隘。在村里举行的摔跤比赛中,他凭借骄人的摔跤本领使自己声名显赫。他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终于拥有一个大院子和三房妻室。他果断勇敢,冲锋陷阵的收获是五个人头。但他的固执和鲁莽也同时表现了出来,他明知乌姆阿非亚的平和节神圣不可触犯,却因为小老婆送饭太迟而不惜违反风俗将她一顿暴打。当作为战争赔偿的艾克梅夫纳由奥孔克沃代为照管时,小伙子的聪明、活泼本已赢得了他的欢心,他却仍固执地按照神谕将他杀死。奥孔克沃心怀歉疚参加葬礼,却不慎猎枪走火误杀别人,由此遭到流亡七年的惩罚。而这七年又使他与部落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失去了联系,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在一系列的风俗展示中,奥孔克沃的刚强固执、敢作敢为,纳沃耶的怀疑恐惧与背叛,尤臣度的智慧安详与包容以及奥别里卡的友善大度、与时俱进等一一表现出来,可以说小说写风俗的目的还是为了写人,风俗成为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不可缺少的纽带。

2.运用民俗表现小说主题,使之更加含蓄、深刻

“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再难持守,世界上到处弥漫着混乱”,阿切比借用叶芝的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小说的主题——传统民俗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传统文化体系的瓦解、崩溃。民俗是具体的,民族情感却是抽象的,民族情感常常体现在民俗中。阿切比在小说中如此细心地描绘乌姆阿非亚的

种种民俗事项,使我们不难理解他深厚的民族情感,“白人了解我们有关土地的习俗吗?”“他们甚至不会讲我们的语言,怎么会了解?”同时阿切比也是矛盾的,西方式教育和训练让他已经无法用传统的眼光去理解事物,传统的一切局限和问题都让他觉得已经无法简单地回归,但他有一个非洲的灵魂,不能放弃自己的认同和情感归属,因此他反对康拉德式的对非洲黑人带歧视性嫌疑的描写,而以冷峻的笔调对伊博族人在西方文明到来之前的真实生活一一描述,其中既有对原始激情习俗的由衷赞美,也有对民间陋习蛮俗的无情抨击,字里行间,充满了失去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痛楚和深深的惋惜。可以说阿切比借用“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为传统而古老的非洲文明的崩溃瓦解唱出了一首挽歌。

综上所述,阿切比在《崩溃》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大量运用,不仅使其作品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征和文化特色,而且也为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表现提供了典型环境和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桑 俊,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与英美文学。

① 本文所有引文出自齐诺瓦·阿切比:《崩溃》,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不再另注页码。

参考文献:

[1] 齐诺瓦·阿切比.非洲的一种形象:论康拉德《黑暗的心灵》中的种族主义[A].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撰,后殖民批评[C].杨乃桥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任一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 Achebe,C. Home and Exile[M].New York:Anchor Books, 2000.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略论贵州茂兰自然保户区民俗文化的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互联网+”促进民俗文化活态化
民风民俗
关于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思考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