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2009-07-0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误区课件信息技术

叶 波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正式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和整合的方法理解不透彻,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观念层面的误区

任何事物若想顺利地推进,必须首先解决思想的误区。导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

误区1: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新应用。这种看法实质上是没有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没有掌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整合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把课件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如果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看做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全部内容,显然是片面的。

误区2:错误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教学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其视为改变传统教学的一种手段。

首先,要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和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产生了新的师生关系理念,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实际教学中却很难真正体现这种关系——一方面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课程整合还处于较低层次,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同时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些教师甚至偏颇地认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会降低教师地位与作用。其实不然。无论是创设教学环境,还是开发教学资源,都要靠教师来实现。更何况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而是要依靠教师的引导,防止学生迷失在课堂拓展中。因此,“主导-主体”的定位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反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要打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然而,或许是因为教师的某种需要,抑或教师为追求心目中的完美课堂,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被固化为课件,教师一味地靠展示课件来决定上课的进程,唯恐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进程,不能灵活调整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如此一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良性互动和必要的情感交流。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层面的偏差

由于受观念以及实际环境条件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操作层面出现了很多偏差。

偏差1:重形式、轻收效

一些教师在整合中死搬硬套多媒体的演示功能,使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课堂上教师不是走到学生身边“零距离”指导学生阅读,而是坐在电脑前,用电子文档替代了课本上的精读细品,用计算机屏幕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明明可以让学生大声回答的问题,却偏要用麦克风和耳机。很明显,这是“为整合而整合”的表演课。由于过分依赖多媒体,丢弃了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反倒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甚者,平时上课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但在示范课或领导检查时,或者在课件大赛时为了树立形象,提高自己讲课的知名度,才勉强一用信息技术。用得合适与否,则另当别论了。

偏差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是教与学之间传输信息的载体和辅助工具。在一节课中并不是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得越多,表达就会越清楚,学生就越能理解透彻,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索性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于是乎,音像、视频、PPT、投影齐上阵,结果导致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知识的“内化”。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似乎也在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目的和所展示的内容,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对策

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偏差,我们需要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使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整合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更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从整合的误区思想中走出来。“课程”是整合之本,整合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课程,因而应更多地关注整合之后的实际教学效果,即整合是否优化了学科教学、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正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广泛的认知范围和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教师首先应深刻理解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多个方面研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2.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水平

信息技术真正运用于教学实践,必须通过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是发挥信息技术功能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可以促进他们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把计算机当做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再次,要帮助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改善和优化在职教师的素养结构。

由于学校条件不同,教师基础和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教师培训要按照工程的方式开展,建立组织体系,制订培养方案,明确建设标准,选择合适的步骤及方式,建立有效的考核及评价体系,并落实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功能,为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环境,建立与专家、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误区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