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教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2009-07-07朱艳
朱 艳
所谓有效教学,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发展。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有效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加大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现结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单元《图片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节《图片的处理》,谈谈如何让有效教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合理,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在本课中,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图片查看、处理软件,掌握利用“我形我速”软件浏览、处理图片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调整、美化的学习体验,掌握图片处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图片处理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会客观分析、对待网络数码图片,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
这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的,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课前准备要有效
1.有效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和优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使用价值,但教材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教师既不能片面夸大教材的功能,更不能否定教材的价值。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本课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以下改造:
(1)在软件的选择上,我选用了一款简单、易操作的软件——“我形我速”。
(2)选用了一个学生喜欢的主题——帮助教师加工在蔡依林演唱会上拍下的照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对图片加工处理的操作上,根据学生发现的照片中的问题进行操作演示。
(4)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我淡化了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注重操作练习。
2.有效地了解学情
在备课之前我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了解的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明星蔡依林进行导入,用我在蔡依林演唱会上拍下的照片作为素材,拉近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距离。我还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对于调整图像的色调、清晰度以及日历的制作等操作,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某种意义上说,要真正了解学情,教师必须多下课堂,勤于观察和思考,因为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逐步在纷繁复杂的学情表象中寻找出规律,掌握有效的学情。
3.有效地准备素材
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所有素材。例如,在本节课中我准备了蔡依林的“看我72变”MTV、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并把一些照片处理成倾斜、模糊、暗淡等效果,从而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行为要有效
1.有效的导入
新课程标准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这样写道:“学生在思维之前,就必须有一情境,有一个范围广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思维能够充分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连续的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我们就要着力创设一个有气氛、有情味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在本节课中,课前播放蔡依林的“看我72变”MTV,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存在缺陷的照片激发了学生处理照片的愿望,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
2.有效的细节处理
(1)任务设计要合理,具有阶梯性。例如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一:比一比哪位学生先找到教师带来的照片。
任务二:观察照片,学生小组内一起分析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任务三:选择一张喜欢的照片,运用“我形我速”中提供的相关功能菜单进行调整。
任务四:探索“我形我速”中更多的功能,制作一个有个性的日历。
每个任务都包含了教学目标的部分内容,如通过第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轻松掌握了利用“我形我速”浏览图片。这样的任务设计层次清晰,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符合教材,符合学生和教师实际。在本课中,我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形式多样。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比如在本节课中,打开“我形我速”软件的方法上,我是这样提问的:“我了解到同学们都喜欢QQ聊天,请回忆打开QQ软件的方法,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打开‘我形我速呢?”,让学生学会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4.有效的课堂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积极、热情、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由此看来,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教学评价必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本节课中,对于学生完成的任务,我都组织了评价,包括学生自己评价和同学互评,教师的评价则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于出现的问题委婉地指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收尾要有效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开始都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导入课堂,而对一堂课的结尾关注却比较少。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头难起,尾难落”。就课堂教学而言,“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在本课结束前,我让学生欣赏一组合成图片:破壳而出的女孩、可爱的花仙子、长着蛇头的鸵鸟……在学生惊讶声中提出希望:“看了这些照片,除了感叹科技的神奇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思考,眼见一定为实吗?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老师相信,用你们灵巧的双手、聪明的脑袋,总有一天老师能在网上看到你们的精彩作品。”
当然,收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梳理脉络法、各抒己见法、启迪探索法、作品展评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收尾方式,才能把你的“尾”收得完美无缺。
总之,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得到高效的课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