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09-07-07俞丹燕

教师·上 2009年6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教学艺术

俞丹燕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做好实验,从实验中解决问题,并使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各方面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艺术;心理环境;问题探究教学;科学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既要重视“双基”的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质。下面笔者就自身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课本知识是权威和真理,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课堂气氛也是枯燥乏味,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即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导入必须精彩、独特、新颖,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对本节课产生良好的心理期待及求知欲望。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内容的多种导课方式及问题情景,从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小实验、一个生活小常识、一个社会小问题、一种常见的现象开始,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始,让学生对本节课立即产生兴趣,形成愉悦的心境,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知识。其次,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基础和能力编成合作组进行教学,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同自身的交流,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会发现自己还有发表见解的天地,从而逐渐消除平时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做的心理障碍,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探究体验,构筑一个较强探究学生情感的立体互动的体验场。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消除教师的包办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做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授课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犯错误,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好问、敢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提供机会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其敢于标新立异,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上,而不是爱慕虚荣,爱出风头上,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可激发他们探究的问题信心及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消除心里偏见。评价一个学生也要讲究艺术,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教师是促进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同时教师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还有,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二、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师道过于尊严会使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紧张程度较大,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发展,学

生的智慧不能很好地展示。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温馨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向学生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或肯定的信息,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亲切的问候,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可以信任,是良师益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公私分明。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只看到尖子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关心他们,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和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多沟通、多用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树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为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被老师关注的、重视的对象,自己也有可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因此,和谐、温馨的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问题探究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种教学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使学生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良好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创造自己的独特思维。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学习盐酸与硫酸的性质时,首先演示两稀酸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的实验,比较现象分析为什么两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呢?并进一步发问,在两种稀酸中都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也会有相似的性质及现象呢?此时再演示这个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到不同现象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引导学生来寻找问题的内在本质,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四、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是一门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实验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甚至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又动脑的课堂氛围,也可把一些本来用演示实验就可以解决的教学环节改成学生小组实验的形式,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交流实验设计的目的、思路、步骤、方法等,让学生由参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扮好角色,随时发现问题,设计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培养学生养成边动手边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能更仔细更集中的观察现象,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作为科学教师,在每次实验之前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在实验中要有规范的操作,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便于学生了解科学的严谨性,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始终有很强的注意力,并能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不要让学生只是觉得实验好玩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性,更不要让学生只注意到实验表面现象,而忽视实验真正的本质。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可能地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生动明显,有效果。

最后,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复述实验的过程,组织时间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及时地总结,让学生交流各种想法,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基础不太理想,但动手的能力却很强,对这种学生教师应该多加鼓励,放大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学好科学。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重视课外知识及兴趣广泛性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刚学过的科学知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学科之间是相通的,科学知识其实也深透在其它学科之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方面的小制作或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多组织学生到外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另外,师生通过协作可通过网络收集一些相关的科学资料,开展一些科学讲座,或以学生辩论会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及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及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科学课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一毅.深化高考改革,提高科学素养[J].化学教学,2007(9).

[2] 王明华.试论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培训学员的科学素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3] 王新.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教学艺术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高校军事课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中职课堂心理环境分析与优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