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感性方法,提高课堂认知质量
2009-07-07周艳秋
周艳秋
摘要:课堂教学有从思维入手理性化的教学方法,也有从情感入手感性化的教学方法。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对学习者的记忆力、创造力、思维活动有调节功能,正向情感对学习者的认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感性化教学能激发出学习者的正向情感,正向情感产生的动力促进了课堂认知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品质的提升,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美意境中,学习者置身于灵动、乐学的气氛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用音乐、图片、多媒体、巧设导语等感性方法激发学习者的情感。
关键词:正向情感;感性教学;理性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认知质量的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观念(意志)等。它们大多属于情感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知识有用而去学不如爱好知识而去学,爱好学习而去学不如以学习为乐事而去学。可见兴趣、情感对认知具有积极作用。
营造快乐、灵动、富有美感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正向情绪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认知质量是我多年的追求。
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教学理念呢?我从人们对立体媒体的喜爱程度中获得了启悟。当下,立体媒介比平面媒介更受欢迎,这不仅因为它生动、形象、动态、可感性强,更深层的原因是立体媒介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可感性易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认知过程会伴有或快乐或惊讶或期待的情感体验,能使学习者更易产生学习兴趣。
“用进废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道理用语言文字讲述会令人感到枯燥,《动物世界》用生动的感性画面和旁白进行诠释使认知过程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观众有置身大自然的快乐和释然,因而能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对生物进化论的认知也更深刻、更高效。
为此,课堂教学可借鉴电视讲述生物进化论的思路,用感性的方法表达理性的内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用生动语言、色彩、图片、音乐、典故等感性元素渲染课堂气氛,表达理性知识,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既理性又能被感知,学习者会在兴趣的驱动下快乐认知,提升认知质量。
一、感性教学与理性教学
《教与学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涉及教者和学者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交流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所以,教学活动不仅有认知方面信息的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情感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由于教者性格及教学理念的不同,出现了两种不同教学倾向:一是以认知信息传递为主的理性化教学法,一是以情感引导诱发认知为主的感性化教学法。
(1)理性化教学。从思维入手,认知是一个逻辑渐进的过程,通常以教材为主。其认知模式:教材→教师,教师→学生。
(2)感性化教学。从情感入手的教学法是运用感性手段及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把认知过程当作情感享受与审美快乐来对待,是情、知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它认为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
二、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是喜怒哀乐在心理的体验。广义的情感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操。情绪是情感和情操的外显,情感通过情绪表达,情感和情操比情绪稳定持久,情绪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感性教学利用情绪的特点来调整学习者的情绪状态。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功能,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同一个人在同一动机支配下活动,情绪高涨和低落时其活动动力强度差别很大:情绪高涨时精神集中、全力以赴;情绪低落时精神涣散、缺乏冲劲、拼劲。正如马克思所说,“情欲、激情是人指向对象努力的性能。”
(1)情绪对认知具有调节功能。一个人的行为会因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巩固,也会因消极的情感体验而获得改变。正向情感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负向的情感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有消极的瓦解作用。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情,往往会被一个人首先感知、记忆。
(2)正向情绪有助提高人的创造力。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需要借助灵感和直觉,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就是情绪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性本质乃是一种情绪、情感过程。不错,人处在最佳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下,心理安全、自由能超越时空的束缚,进入深刻认识事物、洞察规律、顿悟真谛的境界。
(3)情绪影响记忆的效果。记忆是一种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与脑内脑啡肽和内啡肽有关。良好情绪使脑内脑啡肽和内啡肽分泌增多,记忆力增强。人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记忆深刻但不全面;在心绪不宁的的状态下,记忆既不深刻也不全面;而在情绪平静又保持适度紧张的情况下,记忆既深刻而又全面,效果最好。
(4)情绪对思维活动也有调节作用。情绪快乐时,思维格外灵活、敏捷,头脑清醒明晰,分析判断也易于准确;情绪不佳时,思维迟钝涣散,头脑混浊,分析判断容易出错。
三、感性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激发学习者情感的关键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互动氛围,消除学习者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在宽松、自由的心灵空间里开启学生智慧。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感性手段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习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的乐趣。
(1)语言感染。语言是心灵的外衣,是情感的使者,是课堂上教、学两者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教师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关键。如果教师具有扣人心弦的语言魅力,必能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使教、学两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催化下,共同探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2)音乐诱发。音乐是美的,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审美在获得满足后会产生快乐、愉悦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有助于认知,也有利于审美感的陶冶。不同的教学内容、观点、理念都可以用美感的方法表达。
(3)名言名句诱发。名言名句,是人们对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它往往为学习者喜闻乐见,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作用较大。
(4)巧设导语诱发。导语又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在导语设计上花费心思,一个好的导语它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做到心动、脑思。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故事引入、发布新闻引起注意,感染学生的情绪,迈出情感渗入的第一步,激发学习者思维活动。
(5)教学内容诱发。具有生活性、现实性的教学内容容易被接受。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排序和讲述在能满足科学性、逻辑性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增补具有感性色彩的内容能使学习者产生学习欲望和热情、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6)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诱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有了这些设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无限的遐想,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
激发正向情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感性手段激发正向情感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学理念可谓教学实践活动之道,教学方法可谓教学实践活动之器。让我们用乐学、美感教学理念驾驭感性教法之器,用感性教法之器体现乐学、美感的教学理念。
感性教学将道隐于器中,以器彰显其道,器宜生情,情宜促知,动之以情,缘情于理,在享受快乐、美感的同时进行认知,优化认知质量和认知效率。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有祥.感性教学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2] 邵瑞珍,皮连生,吴麒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