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合作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09-07-07杜楚斌
杜楚斌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地使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实效性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富有创意、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采用。但当前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活动的开展,以为新课程“一探则灵、一合则活”,甚至把课堂气氛等同于教学效果,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不动、多媒体不用或者用得不充分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都注重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如何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师生互动,甚至整节课“一探到底”。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形式与内容的区别,颠倒了次要与主要的关系,这种一味叠加活动的课堂教学必然流于形式。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但有种面面俱到、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感觉,其实并不能给学生多大的收益。
笔者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本文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对提升历史课合作学习实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有效地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有所裨益。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达到由“学会”向“会学”目标转变的教学形式。它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合作性;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方法归根到底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学生,与学生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结合。实效性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搞活动,课堂活动的开展应树立精品意识,讲究务实有效,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值。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精心组织
合作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人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如果学生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就会大大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产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情绪和心境,愉快并主动地与人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从而使学习潜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关系,抓住契机激发学生产生共同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我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时候,有同学提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异议,对这位同学的观点,我没有批评,也没有回避,而是表扬了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勇气。然后把问题引向如何看待共产党内的腐败以及如何认识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的失败和错误上,并组织了小组辩论。课堂上师生平等参与、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大家对党的认识更辩证、更正确、更真实。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提高历史课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和全班性合作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来编排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都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安排探究内容和任务。在探究中,首先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这个过程教师要轮流参与各组的谈论、交流。接着组际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平时还注意致力于改善组内成员关系,明确个人责任,保证小组合作的有序实施。
二、科学设题,把握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造成合作学习、探究的高耗低效。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合作探究的内容,这是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实效性的核心问题。
那么,如何设计合作探究的主题呢?首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性和探究性。其次,探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主题进行合作和探究。再次,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心理态势。在教学《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科技实力如何?为什么会这样?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取得了什么成就?对此你的心情如何?③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成功进入绕月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月球门票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此你有何认识呢?如果要你对航天工作者、对“嫦娥一号”和月球各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充分透射出极其可贵的自主探索、合作释疑的精神,畅所欲言,谈认识、谈感想,气氛活跃。我感觉整堂课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整合运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是提高历史课合作探究学习实效的重要环节。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能滥用。千万不要处处探究,时时探究。否则,学生会表现出探究思维的疲劳,有些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比合作探究更有效率,就不应该多此一举。该合则合,该探才探。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什么时候呢?一般说来,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需要交流的问题时;在涉及到复杂的、综合的、难以判断并待以解决的问题时;在需要经过争辩、讨论、质疑或者答案不统一的问题时,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抛出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挑战性的问题,必然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此外,合作探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在适时之处设置探究,根据合作探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这样课堂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三、注重激励性,讲求实效性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探究学习的形式与结果的关系,既重视过程的组织和体验,更要注重结果的描述和评价,通过对学习目标的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好综合描述,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堂探究,并适当做好必要的启发和引导,避免无序探究,让学生既得到个性发挥又实现学有所得。
总之,课堂探究的组织要注意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运用,既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要关注传统学习方法的挖掘和优化,在通过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和提升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让学生达到更好地内化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锦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雨.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互动式课堂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3):36-38.
[4] 王振中.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33-35.
[5] 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6] 姚尚右.试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