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库恩的认识论差异及评析

2009-07-06赵惠芬

科教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库恩范式马克思主义

赵惠芬

摘要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范式”概念,不仅给整个哲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在称赞库恩的盖世才华和杰出成就的同时,也会察觉到库恩在认识论方面存在某些缺陷,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存在较大差异。库恩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差异及对这种差异的评析是这篇文章论述重点。

关键词范式科学发展实践真理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描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 →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毋庸置疑,库恩克服了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缺陷,认为科学发展是常态科学和科学革命两种状态相互交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辩 证法。但是库恩的“范式”理论在认识论上存在某些缺陷,且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从理论产生的来源、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辩证法四个方面来辨析两者的差异。

1 从理论产生的来源及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看

马克思学把实践的观点看成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为科学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科学理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这一中介桥梁,才能转化为实际革命成果,实现其价值。库恩的“范式”理论虽然也谈到了社会实践需要与科学家的价值选择之间关系,认识到了社会实践作为科学发展的外部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库恩把科学理论产生的动因归于科学内部共同体的非理性因素,把价值评估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一个科学共同体所信奉的信念之诸组成成份中,总是有一种明显的随意因素,其中包含着个人与历史的偶然事件在内。”“新范式 或者一种容许日后阐释的充分的暗示,都是一下子突现出来的,有时是在午夜里, 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里。”豍“为什么会发生转换呢?这个问题看来很难回答,有人说是由于天才,有人说是来自顿悟或直觉一闪念。科学家常常会说从一个先前朦胧模糊的难题的‘困扰中去‘云翳顿开或‘灵光闪现 ,使他们能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透视问题的多个部分并首次允许有它的解。”豎

由此可见,库恩过分重视科学发现中的心理作用,认为直觉、灵感、机遇等非理性因素是科学发现的决定力量。否定了理性因素的作用,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是科学发现的根本决定力。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既强调了主观能动中的理智、情感、意志等理性因素的作用又重视直觉、灵感、机遇等非理性因素,并且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借助一定的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活动。人的认识产生、发展和检验是主体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单纯的从人的头脑中迸发出来的。因此,在科学发现这一问题上,库恩犯了片面扩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

2 从二者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上看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的,在承认绝对真理的基础上承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性的认识是在我们不断接近无限彼岸“真理殿堂”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制约而发生的。库恩却否认客观真理,否认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向终极目标不断接近的过程,陷入了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库恩否定真理是和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他嘲笑波普尔说:“我设想,不管他表面上怎么不承认,也许一直在寻求一种技巧上具有绝对可靠性的理论评价程序……我只怕他在追逐一种从常规科学向非常规科学的合取中冒出来鬼火,它使检验简直成了科学最根本的标志。”豏因此库恩的结论是“在科学中没有必要规定另外一个种类的进步,更确切地说,无论是现在的还是潜在的,我们必须让科学家和学习他们的人们放弃范式转换使人们越来越接近真理的想法。”豐此外,库恩的“范式”理论还强调:科学发展并不是一个越来越接近实在世界这个预定目标过程,毋宁说,科学发展必须看作是从后面推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在前面拉动的过程,就像生物进化是从过去物种而来的进化,而不是向未知物种而去的进化。

显而易见,库恩把科学的发展描述为一个演化的进程 ,但这种演化不以目的论为基础。这就意味着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共同体在范式支配下进行解题活动,沿着既定轨道前进,形成“路径依赖”,否定人们可以能动利用客观规律制定出前瞻性目标。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因此,特别注重能动利用客观规律对未来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人民群众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努力奋斗,取得了革命胜利。我们党适应新形式和新任务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些事实都展现了前瞻性目标的魅力。相反,如果离开了目标的导向,社会发展就 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苏联共产党忽视党的建设科学化,没有把握执政为民的规律,最终被人民抛弃。所以,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不是进步只是范式转换引起的进化。这样一来,就认为科学发展只是沿着既定轨道前进,而不是逐渐接近真理,只是看到科学发展的延续性进步,没有看到终极目标产生的强大动力。

3 从检验真理的标准上看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辨证地看待实践的标准,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上看,任何一种理论它是否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它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多少,它的逼真度有多大归根到底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任何一种理论,无论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最终都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从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上看,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实践,每一阶段的具体实践总有一定的局限,它不但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而且被它所证实的某种真理性认识也是有限度的。库恩虽然承认了社会的需求和理论的社会适用性问题,但他却陷入了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的实用主义和绝对性标准。“库恩认为真理是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观点是一种无稽的杜撰。”“他否认新范式取代旧范式是人类认识的进步,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只是意味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有用、‘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的难题。”豑“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科学共同体是解决它的范式所规定的问题或难题的极为有效的工具。”

由此可见,库恩认为新旧范式只不过是一些“工具性的假设” 。作为“工具性的假设” ,是真是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实际效果。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关心所认识的对象,也不必关心人们认识对象所实用的理论、原则、规范、方法等等,而仅仅关注行动的后果。这样以来库恩就把主观的需要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否认了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有导致了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是格格不入的。

4 从辨证法看,库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坚持辩证法,但是由于价值观念上差异,最终走向了极端

库恩通过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提出科学的发展通过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两种状态交替变更而发展的思想,既看到常规科学的渐进的积累,又看到非常规科学时期革命的转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辩证法。但是,他只承认常规科学内部的渐进积累,否认新范式是对被替代的旧范式的累积性叠加。认为新旧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没有连续性和一贯性,不具有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而是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他只重视科学革命或范式转换,而否定了科学部分渐进发展。

在常规科学和非常规科学相互交替和发展的动态模式中,“他认为有一个中心问题,就是理论选择和科学进步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内在逻辑而是一个外在社会因素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问题。”“这样,依库恩看,在理论选择中辩论的模式是劝诱性的,甚至是主观武断的,不是具有逻辑性和客观性的。这种辩论好像和政治与文学批评中的议论没有根本的差别。”豒他过分强调外部因素和心理作用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无视科学发展自身逻辑规律,否认理论和事实的相符合、逻辑和历史的相统一。

因此虽然库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科学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看到了外部因素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价值观偏差,与唯物辨证法越走越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认为,任何科学的发展都不是一蹴 统一,也是渐进性和跃进性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逻辑与历史、传统与创新的统一。因此库恩否认不同范式之间累积性进步、割裂逻辑与历史的辨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是大相径庭的。

总之,尽管库恩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二者之间不是分庭抗争的,而是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容性。例如库恩坚持认为由于反例的不断涌现,促使科学家对原有范式进行调整,就特别注重了社会实践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库恩得出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结论,这是无可厚非的。相反,在对两者的比较中,我们愈加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猜你喜欢

库恩范式马克思主义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布莱克·库恩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共同体的变革与发展
《江泽民传》作者库恩传奇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红楼梦》的德译者库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