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跃动 个性的张扬
2009-07-06袁振喜
袁振喜
【摘 要】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感受到的是“生命课堂”、“开放课堂”和“主体课堂”的存在和活力。因此,应树立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和主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关键词】杜郎口中学 生命课堂 开放课堂 主体课堂 学生观
笔者曾到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广大教师体会颇深,感慨良多,令人振奋。通过交流,普遍感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这里,仅谈谈笔者参观学习的感受。
一、透视课堂:“生命课堂”、“开放课堂” 、“主体课堂”
1.走进“生命课堂”: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追求“生命课堂”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执着信念。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寄托了对“生命课堂”的呼唤。“生命课堂”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命存在和发展方式;实现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价值的提升、个性生命的成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诠释了“生命课堂”的真义,再现了“生命课堂”的活力。
(1)树立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杜郎口中学确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展现“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要求。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交流或主动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里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的“舞台”。在“生命课堂”上,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这种对学生生命的整体关照,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把张扬生命个性作为衡量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学校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的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语文课上学生饱含激情的朗读,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充满人情味和寓于思想内涵的作文范文;思品课上学生对时事热点的评说,对身边现象的甄别,对先进人物的颂扬,无一不是学生情感的外显、个性的张扬。可以说在这里“课堂因个性而精彩”。
(3)课堂展示,异彩纷呈,充满生命活力。叶澜教授从生命的高度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我们会体味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教育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歌曲、小品、图画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写诗作词,散文、小说,用歌曲、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挖掘人的智慧潜力,促进人的智慧发展。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学生思想脉搏的欢跳,真实情感的流露,智慧潜能的释放。
2.走进“开放课堂”:师生互动、个性张扬。《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地成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使人感受到“开放课堂”的冲击。
(1)教学目标、内容的开放。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预习交流,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并逐步达成学习目标。这里的课堂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依托教材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既有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在知识的探求上,不追求答案唯一,提倡答案的多元化、个性化、多维度,体现了创新素质的培养。
(2)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的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了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学生或读,或写,或说,或演讲,或编演,异彩纷呈,灵活多样。对教材的拓展、演绎、提升,再度开发了课程资源,实现了师生从理解教材到建构教材质的飞跃;也展现了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增进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课堂变秧田式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没有三尺讲台,墙壁是黑板,处处是学习的舞台。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表征着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
(3)教学课堂、评价方式的开放。这里的课堂是学习的课堂,张扬生命的课堂,对外是开放的。你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教室自由听课,也可以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可以自由出入每间教室,甚至,你可以自由到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这里的课堂评价是多样的,有鼓励性的,也有批评性的;有语言,也有掌声;有老师的评价,更多是来自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只有开放的课堂,才会体现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3.走进“主体课堂”:关注主体、生成智慧。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前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端是主体性的缺失,从而导致了课堂情感性流失和创造性的扼杀,也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杜郎口中学明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智慧发展。
(1)人人参与,质疑问难。在杜郎口课堂中,学生全员参与,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学校鲜见的。学生不再置身于课堂之外,而是课堂真正的参与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解读教材。参与的方式有自主探究,有合作交流,有读、说、写、演等。“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根据教材和教学材料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能组织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促使问题解决。
(2)手脑并用,追求高效。心理学告诉我们,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有助于记忆的加深。动脑、动口、动手是学生学习的三个不同层面,脑、口、手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高效率的课堂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成绩。杜郎口中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既有课堂精彩的原因,也与其一定量的强化训练分不开,同时高效的课堂效率也是杜郎口中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3)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杜郎口的课堂上,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学习分为六到八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安排了不同的任务,并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面对鲜活而有个性的个体,该校采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发展。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标志着全体学生的发展。
透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我们感受到其课堂的活力和生机所在。那么,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呢?
二、教育启迪:生命教育观、主体自主发展学生观
1.生命教育观: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在杜郎口中学的每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一生发展奠基”等教育箴言。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是杜郎口教师孜孜以求的愿望,老师们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们:“这个社会是靠能力吃饭的,没有能力,不展示自我,就没有机会”,“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这些质朴的语言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在其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1)尊重、赏识、关爱——塑造最阳光的自我。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赏识、培养学生勇敢、自主、积极进取的性格,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还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的人格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由于老师的欣赏,学生的愿望、需要、发展都受到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使获得知识的过程,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老师的欣赏、悦纳,学生的错误得到了老师的宽容、理解。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人格的养成。由此,杜郎口中学提出了育人教学理念。崔其升校长强调指出,“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教师要关爱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一篇育人记录,每周以学科为单位开育人交流会。
(2)自主、自信、快乐——个性在充分张扬。“自主的课堂我崇拜,我的课堂我主宰”。在杜郎口中学,由于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是自主的,不受压抑和束缚。所有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正确或被否定,也不会招来非议和嘲笑。因此,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凡是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无不为该校学生的大方、自信所叹服。在杜郎口中学课堂上,学生对参观者“旁若无人”,下课后,学生常常主动同来访者交流。他们会充分抓住机会采访来访者,向参观的老师了解外面的世界。许多专家惊呼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甚至比城里的孩子还大方、自信。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是杜郎口中学教室文化的特征。“学生名言”成为杜郎口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室外墙壁上悬挂的“名言”,花园、操场等场所的告示牌,无不出自学生之手。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里,肢体有明显残疾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快乐相处,一样地参与活动,毫无身残带来的郁闷和自卑。
2.主体自主发展的学生观: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1)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的,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知识、情感、能力)水平与教育者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这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要从思想上确认、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听课座谈、看老师的教案与“拓展笔记”,我们可以窥探到杜郎口中学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给予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养成独立的人格、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人。
(2)自主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发展、成长中的人,需要引导、提升;他们的潜能需要激活、开发。教育必须要营造一个让火把点燃、点亮,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火把在良好的环境中星火燎原。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服务和保障。老师的教案设计是双色的,中间是用黑色笔备学习的流程,四周用红色笔备学生,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后记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谈。课堂上相信学生,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
这里有“生命的跃动,个性的张扬”。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们在鲁西南这块教育沃土上共同演绎着农村基础教育的神话。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徐爱红,刘延梅,刘吉林.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