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2009-07-06姜东刘娥
姜 东 刘 娥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高校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
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含义
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广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它是合格大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知识素质,主要包括科技知识素质和人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认识能力不仅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我们所提倡的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它是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它是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能力培养的重点。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既各具一定的独立性和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处于现代大学生这一整体之中。诚然,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创造性的前提是基础性、全面性。现代大学生要真正承担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说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2.1 专业知识的缺乏和非本专业知识的忽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看重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科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热衷于考证过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这种知识结构状况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2.2 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部分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唯书本论或只是死记硬背,造成专业知识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这使得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向职场过渡需要的时间加长,短期内难以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2.3 集体感缺乏,工作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高校合并使得学生来源地更加复杂,学生间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显著;加之学生自我意识、私人空间意识强化等原因,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间交往通常小心翼翼;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较为薄弱,在思想层面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反映在行动上欠缺团结协作能力,这些大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单位后,也难以与他人相处,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团队团结协作。
2.4 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
中小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学生家长为了实现上大学、上重点大学的愿望,几乎耗尽全部精力专注在高考的分数上,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发展。许多中学生没有养成与别人进行良好交际的习惯,加上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思想相对比较严重,而且当前的大学教育没有专门的针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及活动安排,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中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习惯思维的影响,他们在大学时的交际行为相当程度上沿袭了以前交际习惯。因此当他们真正走上社会,被社会进行挑选,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优势、才华等完全恰当地推介给
用人单位,从而失去了用人单位的挑选机会。
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3.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素质制约着人对社会的作用以及自身价值实现的大小,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等知识的灌输,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融会贯通,并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某些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其实现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 培养多维性的知识体系
首先,在知识追求上,应朝多个方向伸展、广延,即讲求知识的广度、厚度、高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途径上,应是“立交桥”式,即有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自学和辅导的结合,加上产、学、研的结合,进而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学有创新的良好效果。为此,现代大学生对自己的素质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而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作出努力,以实现自身的、有限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又不能自满自足、固步自封,应着眼长远,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昨天,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校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高校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激情。同时,高校还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培养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计算机基础培训、网络知识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公关礼仪培训等。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设立各类奖学金,对参加各类活动获奖的学生给予较大幅度奖励。同时,积极组织掌握各类技能和过级获证的特长生与广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5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是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相关知识,树立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处事观。二是要给学生干部、党员交任务、压担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与学校各部门的交往和协调的能力,放手让他们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三是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面向社会、社区或个人的志愿服务、社区援助活动。同时,大学生应该增强人际交往在个人发展中重要性的意识,并配合学校、老师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锻炼自己,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3.6 增强内因和外因的默契配合
从内因上讲,要求每位大学生都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应做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即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三不怕”,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从外因上讲,高校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应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基础之上的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
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实践,不断摸索与创新,从而开辟
更多的途径,动员更多的力量,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建政.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2]@王凤仙等.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研究[J].河南农业,2007.
[3]@马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
[4]@朱春福等.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求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卡哈尔等.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J].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