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09-07-06李顺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7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金融危机对策

李顺萍

摘 要: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起云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这一系列的“骇浪”不仅仅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严峻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抵御风险,渡过难关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重大课题。从金融危机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外贸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危机的措施。努力帮助企业化解外部冲击,稳定外贸形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13.7

1 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1)金融危机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由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倒塌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为负增长3.8%,创下了27年来单季降幅最大的纪录;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在2008年亏损280亿英镑,创下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花旗银行与美林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别出现82.9亿美元和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花旗银行面临被肢解命运。如果说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世界范围金融大海啸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第二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则是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经济危机,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它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它对世界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泛滥的金融创新模式。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信用的滥用。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金融衍生品泛滥无度,与经济本体发生了重大偏离。创新的红利被拿走了,创新的风险却留给了市场。过度金融化、过度证券化、过度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种下了一个个无法割舍的毒瘤,最后出来收拾残局的却只能是政府和纳税人。次贷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投行甚至华尔街的震荡,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修复的重大灾难,这种灾难的最直接承受者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世界。

(3)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寒三日也非一日能够解冻。尽管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救市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救市措施本身的负面作用也考虑进来,那么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状况就会更加严峻。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演变中还会出现新的危机源,危机本身也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全球金融危机还主要出现在次贷领域,但优质贷款的危机也已经若隐若现。如果危机深化的过程不能得到有效阻止,那么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与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源就可能会进一步扩散,整个金融体系就可能会面临更严重也更剧烈的动荡局面。

2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速增长。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依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1—9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

(2)外贸领域面临的问题较为严峻。

①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净出口贡献率降低。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其中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印度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减速;越南、印尼等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运行波动较大。1~9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234亿美元,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244亿美元,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869亿美元,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2008年出口下滑趋势。

②进出口实际增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2008年中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中国长期实施外贸导向型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扩大出口,相应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二是过去人民币实际价值长期被低估,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中国制造”产品性价比高,导致出口数量迅速扩张。三是工业制品出口比重上升,不但没有改善贸易条件,反而起到了恶化作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主要工业出口品种为附加值低的纺织品、家用电器等,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源、能源产品。以上因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凸显。

③企业经营压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降低。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利率提高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整体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利润严重降低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议价能力差,在下调出口退税、汇率升值背景下,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现象。其中,玩具行业已经有3631家出口商破产,约占总数的52.7%。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企业倒闭、出口放缓,对社会就业形成了严重压力。二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由于原材料、零部件进口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加工制成品出口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企业利润被压缩;另一方面受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营活动受限。这导致部分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等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被迫停产,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减缓。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2)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

(3)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4 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好事,是机遇,使我们过去长期靠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2)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好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3)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综上所述,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 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9,(2).

[2]@闫敏.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趋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J].中国网 china.com.cn,2009,(1).

[3]@韩志国.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J].光明日报,2009,(2).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金融危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