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2009-07-06王玉峰
王玉峰
摘 要: 以“无为而治”为其核心的老子文化在中国的企业现代管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在增强信任、提高领导者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规范企业管理秩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旨在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深入探讨,探寻“无为而治”与有效管理的内在一致性,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无为而治;现代管理;内在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其深刻内涵处处体现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因此,”道”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一种思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为人民谋福的精神。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要表现的精神观念。
1 “无为而治”思想的解读
“无为而治”即顺道而行,倡导“道法自然”,强调自然规律之重要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告示了人当效法于地,地当效法于天,天当效法于“道”这一天地法则。“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客观、外在之自然规律”。倡导在自然界中应顺规律而行之。
“无为而治”即自然而然,根据本性而为之。老子反对对物性的干涉,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老子自然也反对领导者强作妄为,肆意任为,主张清静无为,顺道而行。他认为,居上者应知悉自己的责任只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应当清心寡欲,清静恬淡,要避免从己私出发,胡乱施政,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管理者更不应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以自己的标准为判断万物的标准,“物之行或随,或噤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说明物性不同、人性各别乃是世间的常态,若上者树立一标准,强行去改变一物之性,一人之性,只会戗戕害物性,改变人性,“是以上者去甚、去奢、去泰”,这说明聪明的领导者应保持自己的意见,顺应民意。只有在这无所干预中,每个人才能不受外在的干扰,持有、发展自身心性。
“无为而治”即根据本性而引导。“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为下,故能为百谷王。”即领导者不应自以为是,故步自封,而要虚怀若谷。居上者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引导、教化人民,要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主导”并不意味着“主宰”,主导意味着领导者应为人民创造一个自有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让人民自化。切忌代民作主,主导人民的意志。“无为”与“有为”的区别主要在于“无为”是从本性出发,顺应自然之性发展、成长,而“有为”则是违背本然之性,蓄意、存心而为。
“无为而治”即根据自身特性而自我教化,自我丰富。“无为而治”不仅指出领导者应顺应规律,顺应人性而为,也指出作为被领导者更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身心进行自我教化和提升。“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作为有“道”有“德”的领导者应该从现实出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在这一环境、氛围中使被领导者自育自化。“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镇之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即领导者若能顺 “道”而行,以“无为”方式治理天下,那么被领导者便会自育自化。总之,“无为而治”的内涵既体现在领导者的“无为”,也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自化”,更体现在两者的相互结合上。因此领导者与其强行加以干涉进行管束,不如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被领导者顺性发展,自我教育和强化。
2 现代管理遵循的原则
2.1 纪律原则
法国科学管理专家这是由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提出的一项管理原则。法约尔强调“纪律,实际上就是企业同其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及尊敬的表示。”法约尔认为纪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与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和人们对这个协定的态度及其对协定遵守的情况。法约尔认为纪律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没有纪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兴旺繁荣。法约尔特别强调了领导人在纪律中的作用。他说:“纪律是领导人造就的”,“无论哪个社会组织,其纪律状况都主要取决于其领导人的道德状况”。之所以强调领导人的作用,就在于协定是由领导人主持制定的,遵守协定的主动权在领导人手里,领导人在协定的履行中负有更多的责任,而且其言行影响到协定的公平性。所以,法约尔进一步指出:“协定应当清楚明了,并能尽量使两方都满意。在这里,纪律明显是对契约关系的尊重和服从,离开了契约,就无所谓纪律。而一旦制定了符合双方利益的契约就不应当随意的进行变动,不然会使员工无所适从,没有办法遵循协定进行工作。
2.2 人员的报酬原则
在现代管理中把职工视为“经济人”这个观点来阐述报酬原则。人员报酬是服务价格,这一价格直接关系到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法约尔指出人员报酬首先“取决于不受雇主的意愿和所属人员的才能影响的一些情况,如生活费用的高低、可雇人员的多少、业务的一般状况、企业的经济地位等,然后再看人员的才能,最后看采用的报酬方式”。人员的报酬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持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和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这是确定人员报酬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根据职工的劳动贡献来决定采用适当的报酬方式。
2.3 秩序原则
对于人的社会秩序原则,就是要确定最适合每个人的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然后使每个人都在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的岗位上工作。那种为了追求表面的稳定有序而增加无益的职位,或在必要的岗位上安置没有能力的人,恰恰是破坏了社会秩序。秩序原则概括起来无非是“物得其所,人尽其用”。这种实质上的秩序,不能用表象来衡量,归根到底,是人财物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了能贯彻社会的秩序原则,首先要对企业的社会需要与资源有确切的了解,并保持两者之间经常的平衡;同时,要注意消除任人唯亲、偏爱徇私、野心奢望和无知等弊病。
2.4 公平原则与领导者素质
寻求公平是人的基本权利。公平感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很自然、很重要的心理现象,它对人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十分明显。公平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不公平会起消极的作用。公平的实质是平等,它体现在对人格及其权利的尊重上。选择公平就有可能实现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双赢,反之,企业与个人都会蒙受损失。主管人员对其下属仁慈、公平,就可能使其下属对上级表现出热心和忠诚。在现实管理中遵循已订立的协定,但这些协定不能什么都预测到,要经常地对它进行说明补充。为了鼓励其所属人员能全心全意和无限忠诚地执行他的职责,应该以善意来对待他。公平就是由善意与尊重产生的。因此,在管理中要贯彻“公平”原则。
2.5 人本管理原则
人本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以及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等等。企业家必须牢牢掌握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人本管理其实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人本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管理学。人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提升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将顾客感知到的但并没有完全清楚表达出的愿望或需求转化为顾客可明确说出“这正是我想要的”产品的方案。企业“人本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它与传统的管理强调步调一致不同,是通过讲求管理软化,以管理的人本化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人本管理”以柔克刚,是强化企业市场“刚性竞争”的良策,值得提倡。
3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内在的一致性
3.1 “治大国若烹小鲜”与纪律原则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在天下,其鬼不神;非神不伤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就像煮小鱼一样。只能将调昧、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不躁,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色鲜味美。统治者治理国家,企业领导者治理企业,道理跟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翻弄。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制度稳定,职工就心情稳定。就会专心于工作、做出成果。一旦制定了顺应发展规律、使双方都认可的协定就不应该时常翻弄,朝令夕改,这样就会使员工无所适从,使企业管理中没有纪律可言,从而变得混乱,不好管理。企业的规章,大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只能根据时间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小、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企业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做为企业的领导者更应该尊重员工,尊重和员工之间的公平协定,提升自己素质,不急不躁,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才能得民心,把企业管理的井然有序。
3.2 “我无为而民自化”与秩序原则
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大的方向,铺设了一条正确的运行轨道,在这个基础上还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相应的操作方法,让每个工作岗位都具有可操作性、控制性。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后,要 让员工竞选自己喜欢干的,有能力干好的岗位,保证员工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和最高的积极性。员工上岗位后,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都得到了加强。于是,员工在企业的内部运行中实现了“自化”,企业领导层无须过多的干涉他们。因为制度、原则和操作规程都已经建好了,企业的运行也就有了基本的轨道,只要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定会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结果自然会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员工有差错,耐心教导,让其充分理解和认识错误的原因,同时,关心员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增强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更使员工产生了以企业为家的感情。其目的,是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本性和能力,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才干,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要。总之,为企业所有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提供一定的平台,使他们发挥自身最大的力量,并汇聚到到一处。这是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它能让每一个员工都尽情发挥他们的热情和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达到“无为而民自化”的作用。
3.3 “以正治国”与领导者素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企业中,领导者往往能决定企业的命运和重大转折。因此,领导者素质也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应以“道”来提高自己,以“无为”为其指导思想,无私心、无贪欲,忘我的利于他人。领导者不仅要有热爱他人、利于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崇高心境,还要以自己的模范道德行为为表率,自己以身作则。在用人方面应尊重下属、善待下属,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给予其适当空间任其自由发挥。创造相对稳定、任人唯贤、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
3.4 “上善若水”与人本管理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事能,政善治,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唯独最为赞美水,这是有道理的。在圣人眼里,水具备了那么多美好的“水德”,水的这些“水德”对我们当今企业经营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水的品质有利他、不争和居下等。这种“万物受益”与水的“利他”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作为现代企业的借鉴。如果一个企业对社会、对公众确有实在的利益,那么,社会和公众也就离不开企业。因此,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企业经营之道就在于:怎么样使企业自身成为社会和人类的普遍需要,或者说,怎样使企业成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利益要求的劳动实体。我们立业的理念是服务人类,造福社会,为天下大众谋利益,并且要使我们的企业成为对社会、对公众来说是有用的和有利的本西。老子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众人之所恶”处,恰恰是水自谦居下的位置之所在。所以水的谦下品质依然可从作为我们企业立业的一个重要参照,这就是水的谦下品质对我们立业的启示,要甘于在人们不愿着手处立业,要甘于在人们挂不上眼的卑微处立业,要甘于从低处着眼,甘从“众人之所恶”处着眼。这样才容易找到利益万众的途径,才不至于竞争得眼花镜乱、心烦意乱,才有利于企业履行它的天职——为人民服服务,造福社会。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将消费公众(人民)推到了最为独尊的位置。市场经济各种体制、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让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社会经济行为会服从于消费公众(人民)的召唤,去听从社会公众的意志行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也是这个目标。即企业必须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要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不是想如何赚多少钱,而是想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终极不变的信仰,企业之道就是为人民服务,奉献而不占有,正如水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唐突生.老子哲学与人生智慧[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淦述,卫邓,海兰.从老子管理思想到现代企业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5.
[3]@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