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情感
2009-07-06冯德全
冯德全
一个人的人格是怎样决定了他未来将是怎样。由于人的天生而独特的情感本能,我们可以让孩子变得品性纯良,也可以让孩子变得冷漠无情。关键看家长与老师怎样对待孩子的情感本能。懂得利用这种本能可以使孩子获得健康的品性,扭曲它就会使孩子的人格产生缺陷。
如果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是什么?家长会觉得奇怪,觉得这还用问吗?孩子就是孩子!其实,许多家长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这个问题。许多家长往往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看待自己的孩子,惯性地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对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健康品性是极为有害的。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以孩子稚嫩的判断力和思维力,他将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长期处于父母“宠溺”下的孩子的自尊心会变得很低下。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大玩具,随意逗孩子玩,当孩子学大人骂人、打人,不但不制止,还说“我儿子都会骂人了”,觉得好玩。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展品,到处炫耀,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迫不及待地说“给叔叔弹一首世界名曲”,“给阿姨背一首唐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特长。
这些行为的危害是隐性的,因为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危害,因此父母平时往往难以意识到这一点。不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孩子不仅在人格发育上不健全,甚至将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事件,徐力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但他实在无法忍受母亲对他学习的逼迫,于是做出了这么残忍的事情。看起来这是一件特殊事件,但是这件事的发生却有其必然性:那就是父母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忽视孩子本有的情感培养。
在某小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在校园里捡到一部手机,于是他把手机藏在书包里,打算带回家。但是这个行为被班主任发现了,就给这个孩子讲道理,劝导他。没想到这个孩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说了,谁捡到的东西就是应该归谁的。”无奈中班主任就找来了孩子的家长,告诫这对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应当培养孩子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品质。这对夫妇对班主任的这番话没有太大的反应,可是当班主任说到他们的孩子最近学习有所退步时,母亲的情绪马上激动起来:“孩子学习不好可没好处,将来要吃大亏,老师您可得为我们抓紧点儿!”
这是典型的忽视孩子人格培养的心态,以为分数是一切,忽视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这样会造成孩子缺乏判断力,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贪婪的人。
其实父母重视孩子的情感是非常有益的。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非常忙,但他非常渴望与父母沟通,他最大的愿望是每天晚上能和父母一起用餐。但父母忙于工作,晚餐全由钟点工打理。好不容易等到父母回家了,他想和他们聊聊天,可父母总以“太累了”加以推托。于是孩子经常到邻居朋友家去与他们的父母沟通,他发现朋友的父母很理解他的心情。有一天这个孩子与父母发生争执,无论父母怎么劝他也没用。听到他们的争吵声,邻居的父亲来劝,他的劝告竟然比孩子的父母的说教有效得多,孩子很快听从了意见。这位邻居离开时,问这个孩子的父母:“你们真的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吗?其实你给他买多少东西,给他很多钱,还不如一个小时的情感沟通有效。”听到这,父母顿时明白了,后来他们总会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沟通互动,慢慢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而孩子也变得越来越通情达理,很乐意听从父母的劝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