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须采取的应对措施
2009-07-06曾子龙
曾子龙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实体经济酿成世界经济衰退。面对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我国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把影响降至最低呢?笔者认为,应当树立信心,化危为机,可从四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挑战。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实体经济酿成世界经济衰退。由于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对外开放度不高,与世界接轨的金融改革还处于正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这次世界金融海啸冲击程度相对小些。但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外贸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四成左右,因而后续影响相当大。世界银行近期已将我国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从7.5%调低至6.5%。面对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把影响降至最低呢?为此,应当树立信心,化危为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
一、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途径;规范民间借贷法规,激活民间沉睡的数万亿资本;扩大和拉动内需,增加国债发行,实行结构性减税,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应对这次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要拉动和发展好我国的经济。而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引导现有资金有序流动,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最主动、直接、有效的措施。对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的我国而言,仅出台四万亿投资及9000多亿配套资金,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要多管齐下、综合配套才能取得好效果。
(一)尽快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通过成立创新基金、培育基金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最基本的资金扶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广东为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1.2万亿元,银行贷款最多只有7%,仅靠银行贷款只是杯水车薪。
(二)尽快出台民间借贷法规。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高达23万亿元。我们不差钱,差的是用什么办法尽快把这笔钱激活,变成投资力和消费力。让民间借贷市场从灰色走向规范公开,让沉睡在民间的巨额资本滚动起来,可以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扩大国债发行量,新筹资本的服务对象应向民生倾斜。已发行的国债与GDP比例,从目前来看完全在安全范围。应对此次危机,可以适度增加国债发行,新筹资本重点向医疗、教育保障体系等社会福利倾斜,向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投入倾斜,向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倾斜。
(四)实行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从世界各国历史经验来看,减税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好方式。优化税制,并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方式,减轻企业、居民税负。短期内会因税收减少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财政赤字,但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增强经济活力。从应对危机来看,安全范围内的短期赤字是可以付出的代价。低税负不仅刺激消费,而且鼓励大家去创业创富,这是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动力。
(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打破垄断提振经济。目前,我国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高度垄断。垄断拉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影响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发展,排斥了公平竞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落后,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益,容易滋生腐败,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此,必须减少行政审批,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并适度引进外资参与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既可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又可减少贸易磨擦。
二、外汇投资应顺势而变,向多元化发展方向调整,新增外汇投资重点可与境外有关国家合资兴建能源、矿产、绿色高新科技企业,抢占长远发展至高点
目前,我国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不懈累积,外汇储备已达2万亿美元,占世界2/5,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用来帮助各国应对危机储备基金的6到7倍。但在外汇投资使用上,因种种原因,品种和形式都过于单一,等于长期为美国等提供了低息和无息贷款,回报率很低。其中740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债,但到目前为止增值为零。温家宝总理坦承:购买的美国国债面临贬值风险,希望美方恪守信用保护中国利益。
此外,目前全球800个大型油田中,有73%的油田的开采呈逐年下降。石油一旦出现短缺,国际油价必然会上升并不断创新高纪录,从而加快通货膨胀的速度,可能再次导致世界经济再次陷入大萧条。有关分析预测:未来几年至几十年,世界很可能会因为石油短缺而再次陷入新的危机。因此,一方面,可以适时适当减持美国国债,降低外汇资金的贬值风险和不确定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不妨调整策略,把减持的、新增的外汇,投资在与有关国家合资兴建石油、矿产、绿色科技和技术创新方面,培育新兴企业,发展自己有股权的绿色、高新科技、石油矿产等产业,或者部分购买成熟市场的跨国公司股权,参与世界名牌的运营,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抢占至高点。
三、化危为机,积极参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大我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合理安排我国金融开放的步骤与速度,在开放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促进人民币向国际化过渡
作为外汇储备、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均为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类似G20财长会议、伦敦金融峰会、中美战略对话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会议,积极参加经济战略问题讨论,明确地指出现有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应吸取的教训,鲜明地提出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想。
2009年3月,我国央行领导撰文公开叫板美元地位,提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避免现有缺陷,并能保持市值长期稳定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以此取代现有的特别提款权。这个意见很快受到联合国及欧盟、拉美、俄印等大多数国家的响应支持,美元地位开始风雨飘摇。
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元霸权的腐败。事实表明:只有一种基础货币,难以构成具有实质性的制约和监管。只有当产生三种甚至更多的基础货币时,才会构成互相竞争互相制衡的局面,才会造就一个比较公正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我们可以明确追求最终目标——全球金融多极化。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国家,共同发起召开“世界货币”专题国际会议,让地球村成员都参与讨论,提出方案并进行民主表决;第二步,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用世界货币替代现有储备货币美元;第三步,追求全球金融多极化,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基础货币。
如何安排我国金融开放的步骤与顺序,在开放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合理安排国际化的步骤和速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们当前应深入研究的最重大课题之一。由于货币目标政策和金融监管目标存在冲突,因此,我们要重点吸取美国次贷因放宽管制造成危机的教训,尽快弥补我国金融监督体制的漏洞和落后,必须首先建立我国的金融安全网,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监管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贷款人制度、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巴塞尔文件精神,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和完善。
四、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散,推进更加广泛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美国等推出放宽限制、鼓励衍生金融产品,创建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金融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监管形同虚设,从而产生泡沫经济。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的关系,设置并严格把握国家借贷的比例上限,从根本制度上,从日常管理和操作上,杜绝违规操作。
要加强各国金融信息的交流沟通,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防范金融衍生风险的不断传递、放大。要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督面,建立高效及时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各种监督制度,建立新的金融高管的薪金、奖金制度,使高管薪金、奖金与盈利挂钩并且公开透明,可上可下,在合理范围内浮动,每年收入还须接受政府及社会舆论和各媒体的监督,坚决杜绝各种可能发生的不法事件及极不道德的事件。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是损人不利已的做法。我们应当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争取早日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