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09-07-06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艺术教育学习方法

张 红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的高校艺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对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习方法;评价方式

当今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

艺术教育的目的由过去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与技巧,转变为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艺术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穿透性,促进行为道德素质形成的速度与质量。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例如,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美术、音乐、舞蹈等)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而且烙印深刻、终身不忘。第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感性教育,是由学生的感觉活动通道(非言语信息通道)所产生[2]。艺术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同于理性教育的学习方式,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体验艺术思维的给人带来的奇思异想,体验直觉思维给人带来的豁然洞见。第三,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自然性、整体性,促进体育训练的加强与深入。艺术活动是全身心活动,不仅动脑,而且动手、动脚及全身,有利于学生体魄增强。第四,艺术文化素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促使学生创造新意识能力的形成。艺术活动还能在无意识的层次上推动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需要、自我社会实现需要的发展,并大大丰富学生情绪与情感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第五,以艺术教育为渗透的科学教育,有力地促进学生理性素质的形成。并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积淀性与意涵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使低层次的感性素质系统与高层次的理性素质系统产生不可分割的互补性[3]。

基于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就更应该承担起加强对学生艺术教育的责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艺术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技能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任务和目的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技能化倾向。2、非艺术化:过分强调“辅德”、“益智”功能,把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改善人类的感性环境,使人享受生活的美,培养人的感性素质,使人产生对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进而创造文明的物质生活[4]。这是艺术教育最本质的,也是不依附于其它功能的社会功能。艺术固然可以承担认识与道德教育的作用,但必须把培养感性体验能力,培养对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放在核心的地位上,否则就不能实现其应有的社会职能。3、非课程化:表现为自发、“即兴”的课余活动。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课外活动,艺术教育目标和内容也没有纳入课程体系。这种自发的、即兴的课外艺术活动,缺少科学周密的教育目标,内容随意,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变因素,因而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4、投资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来说,本来自身就缺乏一定的历史积累,再加上重理轻文思想一定程度的存在,导致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缓慢[5]。

为了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许多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艺术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很多建议,也提供了很多好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针对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一些好的教学学习方法以及建议归纳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在这样一个思考、整理、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三个目标,即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性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并不仅仅是分组或分队等程式化,而是需要组织者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如合作活动的动机及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效率高。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侧重某一种或几种交替进行。以前那种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应尽量避免和摒弃,要实行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能想出更好更适合学生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备扩展、联系、变通的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要有的放矢选用合适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效果盲目乱用,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的同时,让他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还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

最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要有新的评价观。改变传统的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加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加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由老师变成了家长、老师、学生多主体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式下评价模式生成了几个特点:首先,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其次,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最后,评价的方式更民主,更灵活。

艺术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事关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6]。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创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艺术教育学习方法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