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信息馆员读者之间三位一体的角色互动关系探讨

2009-07-06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读者馆员

曹 霞

【摘要】馆员、文献信息、读者是现代图书馆的三角建筑。馆员是服务的主体,文献信息是服务的媒体,读者是服务的客体。他们之间具有三位一体的角色互动关系,馆员为文献信息寻找读者;馆员为读者寻找文献信息;读者为获取文献信息求助馆员。

【关键词】馆员;文献信息;读者;三位一体;互动关系

一、读者、文献信息与馆员

1、读者及其特点

读者是服务的客体。高校读者一般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等六个群体。读者的需求是促进文献信息发展的动力,其需求特点主要体现在:读者需求信息变化快、内容广;读者对文献信息类型需求多样化;读者需求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2、文献信息及其特点

文献信息是服务的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除了纸质的印刷品以外,主要是以数字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存贮在光、磁等非纸质印刷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讯、计算机终端等方式再现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包括数据库、光盘出版物、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类型。文献信息具有海量贮存、集文字、动态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并在生产和传输过程中具有瞬时同步进行的特点。

3、馆员及其特点

馆员是服务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时代,馆员是指通过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素质以及情报信息等武装起来的一种人力资源。馆员是情报信息和各种知识的载体,是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服务原则是便利文献的获取。

二、馆员、文献信息、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馆员为文献信息寻找读者

1、馆员与文献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

(1)馆员是文献信息的收集者。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文献信息的类型更加多元化,读者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料。但是,文献信息资讯的收集与保存,仍是图书馆员专业工作的核心。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是以其有丰富的馆藏而著称,为了配合读者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往往要尽可能地将所有相关的学术资料收集完备。作为文献信息资讯的收集者,图书馆员要有能力做出最好的选择,建立一个能充分被利用而且能支持学校教学与未来学术研究需求的馆藏体系。

(2)馆员是文献信息的组织者。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文献信息数量急剧增加。在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时,读者有时无法准确而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因此,馆员对于馆藏文献信息资讯的组织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无论是纸质文献资料,还是电子文献资源,经过馆员的精心的组织,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献资料的简要介绍,即可判断其相关性,决定资料是否为其所需,从而便于读者专心投身于自己关键性的工作中去。

(3)馆员是文献信息利用的指导者及推广者。在网络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文献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而网络资源的提供也越来越具有亲和力,但是有许多读者并不真正懂得检索的技巧,面对海量信息时,读者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检索到一堆无用、不相关的资料。因而,图书馆员对于文献信息利用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要教育读者掌握检索技巧,更要指导读者具备构建检索策略的能力。当读者遇到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的属性,确定问题的主旨,知道应该使用何种资源,运用何种检索技巧,以及如何过滤检索结果,评价检索结果的相关性等。

2、馆员为文献信息寻找读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的迅速激增,馆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邮寄、联机下载等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把文献信息最大量地、主动地统统出借给读者,使已有的文献信息与利用率、或流通量成正比,进而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搞活读者工作,最终让读者从中受益。其工作特征为:把文献信息当作知识结晶来推销;根据文献信息内容与深浅程度,有针对性的招引读者来使用已有资源,如新购图书以及电子期刊数据库推荐与使用方法等。因此,馆员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桥梁式的,更重要的是起到辅导员和推销员的作用。因为文献信息是在读者的使用过程中来体现其本身的价值,文献信息只有被利用,它的价值才得以增值。而处于封闭或静止状态的文献信息会造成其价值的减损。馆员就是要找到所有需要文献信息的读者,而且不使文献信息长期逗留在个别人手里,要提高其借、还周转的频率。总之,馆员为读者寻找文献信息,就是要使读者了解文献信息的内容,使文献信息更接近读者,从而使文献信息被读者充分利用。

三、馆员、读者、文献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馆员为读者寻找文献信息

1、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馆员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他们处在服务的第一线,直接面对读者,他们与读者的有效互动对工作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首先,馆员和读者之间必须克服思想、观念、知识、地位、能力、个性、文化等的差异,平等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于读者,馆员有书刊管理、检索的知识和技能,尽管他的学历可能没有读者高,但是,他能帮助你尽快找到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而对于馆员,读者是其用户,馆员应该树立一切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以及平等互利的思想,进而与读者之间实现有效沟通,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其次,馆员与读者之间,应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准确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真诚地交流,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和愿望。

2、馆员为读者寻找文献信息

(1)网络的应用为图书的管理带来方便。馆员为读者寻找文献信息的这种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是读者服务工作的窗口,用于满足读者一般性借阅需求。目前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及条码技术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缩短了借还时间,避免了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的重复,并把馆员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馆员起的作用仅仅局限于桥梁式借借还还。

(2)引导读者寻找文献信息。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馆员,应在做好基本借、还工作的同时,着重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帮助读者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把“受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的理念融入整个流通服务工作中去,馆员要辅导、引导读者,让读者学会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认真细致地指导他们,教会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即馆员应辅导读者通过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等,以提高读者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获取和有效利用,进而提高读者在新环境下的自我服务能力。使馆员在“替读者找文献信息”到“读者自己找文献信息”转变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3)做好一般信息咨询工作。馆员要充分利用自身接触读者多的机会,在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文献信息的前提下,承担部分图书馆的咨询工作。因为读者的很多问题都是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

通常需要即时性的回答。如图书馆服务的各项规定,借还书的各项规则、馆藏地点的分布、开放时间的安排等,这些问题图书馆虽都已通过各种方式发布过,但是读者碰到问题时仍会搞不清楚。作为馆员有义务回答读者的这些问题。

相对于读者而言,优秀馆员应引导或指导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即馆员在明了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利用图书馆的已有资源有目的地主动影响和干预读者,并将其需求便捷地导向所需的文献信息及其内容,使读者与文献信息很快发生联系,从而让某一特定需求得以满足。

四、文献信息、读者、馆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读者获取文献信息求助馆员

1、文献信息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文献信息是读者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渠道。现代读者的求知欲特别强,不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一样,如教学人员,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教学参考资料等;科研人员需要与申报课题有关的课题信息、课题查询、科研动态等;大学生或研究生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课程论文,以及一般学术论文写作资料等。如果仅仅凭借老师课堂上所授的知识,已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且,社会对读者知识面的要求也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选择文献信息进行课外充电已经成为当今读者的大势所趋。

(2)读者通过文献信息了解社会。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读者应加强对社会的了解。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文献等,比较全面、真实地为读者提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动态和信息。

2、读者获取文献信息求助馆员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文献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读者自己从中获取有用的文献信息犹如大海捞针。另外,部分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查询方式和途径不一定十分熟悉,致使他们无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前沿性文献信息。因此,一方面是大量价值很高的文献信息未被读者开发,另一方面是读者需要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无法获取,这种矛盾一直存在于文献信息与读者之间。而具有区分文献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以及真伪性能力的馆员,正好可以为读者提供这种中介服务,从而在文献信息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读者迫切需要馆员担当专职的“文献信息挖掘者”和“文献信息导航者”,以便于自己在得到有用文献信息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去。

总之,文献信息、馆员、读者之间存在着三位一体的角色互动关系,并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我们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充分发挥角色互动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图书馆提出的整体要求,将图书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图书馆的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宋希香.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的再思考.图书馆建设,2004(2).

[2]郭丽华.谈图书借阅人员与读者的角色互动关系.图书馆学研究,2002(2).

[3]张滢.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图书馆论坛,2004(1).

【作者简介】

曹霞(1968-)女,山东枣庄人,济南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读者馆员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